第170页 第二章第二节至第三节通风类别
- 章节名:第二章第二节至第三节通风类别
- 页码:第170页
通风的目的:通过采用控制空气传播污染物的技术(净化、排除及稀释技术),保证环境空间具有良好的空气品质,提供人的生命过程的需氧量(有点儿要把自己绕进去),提供适合(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和生产的空气环境(书上的说法教材Pg162页)。
通风方式 : 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按照动力形式分类: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通风类别:包括全面通风(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混合通风)、自然通风和局部排风。
按动力分类:自然、机械(和混合)
通风所要控制的主要有害物:
包括粉尘、有害气体、余热和余湿。
2.2全面通风
目的: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提高室内空气环境。
2.2.1 全面通风的设计原则(掌握)(一般原则)教材Pg170页
1.散发热、湿或有害物质的车间或其他房间,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达不到卫生要求;
2.首选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或生产要求,应设置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
3.民用建筑的厨房、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全面换气;
普通民用建筑的居住、办公用室等,宜采用自然通风;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低于)-15°C时,应设置可开启的气窗进行定期换气;
4.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机械排风的建筑物,当采用自然补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生产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送风系统,且应进行1热风平衡计算;
对每班运行不超过2h的局部排风系统,当排风量可以补偿且不影响室内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时,可不设机械送风补偿所排出的风量。
5.进行冬季全面通风换气的热风平衡计算时,应分析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以下各种因素:
1)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集中送风的送风温度,一般不超过40°C;与供暖结合时,送风温度不宜低于35°C,不得高于70°C;
2)利用已计入热负荷的冷风渗透量;
3)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非污染空气作为补风;
4)对于允许短时过冷或采用间断排风的室内,可以不考虑“热平衡”和“空气平衡”的计算原则;
5)当相邻房间未设有组织进风(机械送风)装置时,可利用部分冷风渗透量作为自然补风;
6)*选择机械送风系统加热器的冬季室外参数应采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消除余热、余湿用的全面通风耗热量可采用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6.确定热负荷时,应与工艺密切配合,在了解生产过程、收集工艺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统计散热量:
1)冬季散热量:
(1)按※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计入得热;
(2)不经常散发的散热量,可不计算;
(3)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应采用小时平均值;
2)夏季散热量
(1)按※最大※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计入得热;
(2)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按最大值考虑得热;
(3)白天不经常的散热量较大时,应予以考虑;
7)室外进风必须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室内含尘气体经净化后其含尘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容许浓度要求值的30%时,允许循环使用(这也是针对一般要求吧?特殊工艺精密空调另议吧?)。对有害气体、有异味气体、含致病细菌和病毒、含易燃易爆物质的空气不允许循环使用。
8)机械送风系统室外进风口的位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点;
(2)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应低于排风口?
(3)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低于1m;
(4)降温用的进风口,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这是不考虑消除余热增加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吧?);
(5)避免进排风短路。
2.2.2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的定义: 教材Pg171页
合理布置送、排风口和分配风量,选用合适的风口形式,以用最小的通风量获得最佳的通风效果,并尽量避免通风气流可能发生的气流短路现象。
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时,应符合的原则:
1)避免使含有大量热、湿或有害物质的空气流入作业地带或人员经常停留的地方。送进房间的清洁空气应先经操作地点,经污染区排至室外,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局积聚;
2)周围环境较差时,应保持送风房间室内正压;散发粉尘、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保持负压,室内正负压可通过调整机械送、排风量实现;
3)机械送风系统(包括与热风采暖合并的系统)的送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散发热或同时散发热、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当采用上部或上下部同时全面排风时,宜送至作业地带;
(2)散发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和蒸气,而不同时散发热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从下部地带排风时,宜送至上部区域;
(3)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物质散发源,且不可能安装有效的局部排风装置时,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
4)同时散发热、蒸气和有害气体,或仅散发密度比空气小的有害气体的生产建筑,除设局部排风外,宜在上部区域进行自然或机械的全面排风,当房间高度《6m时,其排风量》1次/h换气量,当房间高度>6m时,排风量可按每平米地面面积每小时6立方米计算(6m^3/m^2·h)(GB50019-2015中6.3.8条)
5)当采用全面排风消除余热、余湿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分别从建筑物内温度最高,含湿量最大或有害物浓度最大的区域排风。全面排风量的分配应符合下列规定:(GB 50019 -2015第6.3.9条)
2.2.3※※全面通风量的计算
1.消除有害物
换气次数:就是通风量L(m^3/h)与通风房间体积Vf的比值,换气次数n=L/Vf (次/h)。
各类机房每小时换气次数见教材Pg341 页表2.12-1
图中一部分标准了事故通风要求的换气次数,一部分未标注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依据相应的规范进行选择。第三节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定义:
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在热车间消除余热的全面通风中使用;或者某些热设备的局部排风也可采用。
不适用※
工艺要求进风需经过滤和净化处理时,或进风能引起雾或凝结水时,放散极毒物质的生产厂房、仓库,都严禁采用自然通风。
了解几个名词概念
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单位为°C。
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 、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
室内作业:WBGT=0.7tnw+0.3tg
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
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C的作业。
2.3.1
1)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
教材Pg 176 页
2)自然通风原理
动力来源:热压和风压,室内外必须开窗且在两侧存在压力差。
风压:指室外风作用在建筑物外维护结构,造成室内外静压差。
热压: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孔两侧压差的绝对值之和与两窗孔的高度差h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p=pw-pn有关,将gh(pw -pn)称为热压。
余压:通常把建筑物同标高处某一窗孔位置的室内外静压差称为该点的余压。余压为正,该窗孔排风,余压为负,该点窗孔进风。
中和面:余压等于0,空气没有流动的平面称为中和面。
正压区:
负压区(动力阴影区):
3)自然通风的计算
自然通风计算包括两类:
一类:设计计算,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条件和要求的工作区温度计算必需的全面换气量,确定进排风窗孔位置和窗孔面积
另一类:校核计算,即在工艺、土建、窗孔位置和面积确定的条件下,计算能达到的最大自然通风量,校核工作区温度是否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影响热车间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
厂房形式、工艺设备布置、设备散热量等。
自然通风的简化条件
(1)通风过程稳定
(2)整个车间空气温度等于车间的平均空气温度tnp,即
tnp=(tn+tp)/2
(3)同一水平面各点静压均保持相等,静压沿高度方向的变化符合流体静力学法则
(4)车间内空气流动没有任何障碍
(5)不考虑热气流的影响
(6)用封闭模型得出的空气动力系数适用于有空气流动的孔口
※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步骤:
(1)计算车间的全面换气量
G=Q /c·(tp-tj) kg/s
(2)确定窗孔的位置,分配各窗孔的进、排风量
(3)计算各窗孔的内外压差和窗孔面积
※排风温度计算
(1)经验值确定法
大多数车间,要保证tn-tw《5°C,tp-tw 应不超过10-12°C
(2)温度梯度法
厂房高度不大于15m,室内散热源比较均匀,且散热量不大于116W/m^3时,
tp =tn +a(h-2) °C
(3)有效热量系数法
m=(tn -tw)/(tp -tw)
tp =tw+(tn-tw)/m
※有效热量系数m值的确定
m值的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热源的集中程度和热源布置,同时也取决于建筑物的某些几何因素。
m=m1Xm2Xm3
4)自然通风设备的选择:
自然通风设备包括:
(1)进风装置:
对开窗、推拉窗、上悬窗、中悬窗、进风百叶窗。
推拉窗:开窗面积一般只有50%(?)
外形美观、密封性好、不易损坏
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大多采用进风活动百叶窗
严寒及寒冷地区,可在外部设固定百叶,里面设置密闭保温门(?)
(2)排风装置
包括天窗和屋顶通风器
天窗包括普通天窗(无挡风板、易产生倒灌、适用于以采光为主的较清洁厂房、不适用于散发大量余热、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厂房)和避风天窗(均处于负压状态、能稳定排风、防止倒灌;用于冶金、化工、加工等工业厂房(无调节要求选用无窗扇),需要防风沙且需要调节风量的,选用有调节窗扇的避风天窗,还要有防雨措施)。
避风天窗又分为三种:
1.矩形天窗: 采光面积大、便于气流迅速排出
缺点: 结构复杂、造价高
2.下沉式天窗又分为纵向下沉式、横向下沉式和天井式
优点:比矩形式降低厂房高度2-5m,节省天窗架和挡风板
缺点:天窗高度受屋架高度限制,青灰、排水困难
3.曲线型天窗
排风能力大、构造简单、质量轻、施工方便、造价低
避风天窗的计算:
4.避风风帽
安装在自然排风系统的出口,利用风力造成负压,加强排风能力。
特点:在普通风帽的外围,增设一圈挡风圈。
保证排风口处于负压区内,严禁风帽布置在正压区内或窝风地带。
静噪两相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71页 第四章 制冷与热泵技术
这一章的主要要点: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定义: 利用液体气化吸热的原理实...
-
第163页 第二章 通风
主要章节及内容 2.1.1环境、卫生及排放标准 与此相关的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第170页 第二章第二节至第三节通风类别
-
第571页 制冷
干球温度 水蒸气分压力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只与温度有关
-
第187页 第二章第四节局部排风
局部排风种类及使用范围 局部排风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及建筑,民用建筑个别部位或特殊用途及功...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