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福利的新挑战
辛伐他汀 (A fly on the wall.)
读过 邊緣化與中國的社會福利
- 章节名:福利的新挑战
- 页码:第65页
4.1 改革的总体目标与战略目标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
改革的总目标是实现4个现代化。
总得精神是国家富强。改革触及了各层面与各党政机关。目的是进行体制改革,只保留社会主义结构。
4.2 转变中的制度环境
农村改革始于1978年,重点是农业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农业政策也接连推出。(1.1979年。农产品的国家收购价提升20%,鼓励家庭副业2. 国务院批准了重建农村市场允许农民在自己所在的县和省以外出售农产品,3, 1985取消国家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形式购买)
以上措施与改革相辅相成。1982废除了公社制度,1983成立村委会。1984可以不转变农村户口的情况下到城镇务工经商。
农村制度的转变对社会政策带来了重大的改变。同时出现 了社会倒退。社会发展出现了更多的不平等。
城市改革是改革的第二阶段。1984年12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就业结构的改革影响更大:
1986年的劳动法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废除了终身就业保障。“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子女取代父母。“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失业保险合法化。
都在进步。
4.3 转变中的社会政策框架
毛泽东时期。。。。
经济改革改变了对于国家==社会的恰当关系的整体理解。
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政策模式的5个特点:
1. 效率取代了平等作为社会分配的主要目标。
带来的不平等要社会政策缓和,帮助减少社会冲突和稳定社会。
2. 对社会干越的程度而言,放弃了对人民大包大揽的角色。“社会福利社会化”
3。 调整政策目标。不为增长而增长,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福祉。
4. 政策方面。权利的下放趋势非常明显。(贫困地区更为贫困,工业优待继续,企业的经济表现成为决定工资和福利的主要因素)
5. 组织和管理方法也有改变。(1. 社会责任下放。2 国家不再直接干预3. 主要的社会服务的商品化更为普遍,服务收费渐渐被广泛采纳4 各种服务单位要少以来国家拨款而自筹资金)市场化策略是双刃剑。
4.4 社会政治变迁
家庭制度满足个人需要的主要特征在改变。
1. 1979年后的计划生育。(1. 女婴女性,家庭资源难以分配给照顾长着,娶妻难)
2. 农村的流动。 (1. 汇款给家庭带来好处(2. 青年流动带来的老人与儿童问题 (3 . 家庭责任承包制带来的集体保护伞的瓦解。) 农村家庭更为脆弱,通货膨胀。
国家保障角色在倒退。权力下放,中央权力削弱。
4.5 福利社会化还是福利私营化?
80年代中期。民政部已公开支持实行“社会福利社会化”。人民应该避免以来国家,而是社会各阶层都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参与又不同的形式:1. 社区和社会团体参与服务提供和管理。2. 它们应对社会项目提供资金。 3 市民可以参与义务工作者或从事互助工作。4. 服务的范围应扩大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综上,在需求国家未能独自解决时, 共同努力和多元化应是管理福利和救济事物的原则。
在西方,国家从经济和公共管理中推出被称为私营化。是70年代来兴起的趋势。在社会服务方面,私营化不一定指非国有化,可以被理解为国家活动的退却。私营化表现为三种方式:国家减少提供、国家减少资助、国家减少管理。英国可以作为范例。
国家可以餐区多种方法减轻负担:
1. 采用专利服务
资助志愿机构提供服务以取代直接由国家提供
3. 实行服务收费
4减少住院式服务即广泛用家庭,社区及非正规服务。
5. 减少国家层面的经济管理和将全国性项目交还给地方营办
不必纠结于名称,而是检视国家对服务的提供,融资和管理等指标来衡量。
1. 减少国家提供
社区办的项目更为重要。
福利工厂的数目在税收减免下剧增。
在城市社会服务提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事社区服务的诞生
总而言之,改革后国家与非国家服务的提供的结构有了极大的变化。。。。。
私营化在中国的出现事毫无疑问的。
2. 国家减少资助
在融资方面,以往福利基金的两大主要来源事国家拨款(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集体资金(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的收入)。
改革后的融资办法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政策。。。。。总得来说,目标事节约所有可用的资源和发觉所有可行的方法以增加收入。
国家融资有几个大胆的尝试:
1. 放松了对就在基金使用的限制,扶贫计划进行合理化变“死钱”为“活钱”
2. 在救灾拨款方面。国家也广泛的采用了合同责任制。
做法是参与计划的地方要在预先顶下的财政预算之内运作,可以保留未完的部分,但也同时放弃要求额外拨款的权力。只有紧急情况除外。
更有影响的是1985的行政通知“《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抚恤和救济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地方项目的放任。
在集体融资方面,。。。
总之,地方社区投入的福利基金在过去16年有了大幅的增加。除了国家和集体资金外,政府也积极发觉新的收入来源,鼓励福利院和福利企业不再被动依赖国家拨款,而要经营项目而寻求收入。(彩票)
oECD的捐助和海外华人的捐助。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各种基金会也迅速增长
总结福利融资的发展,三个重要的趋势:
1.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和社区
2. 资金越来越多元化并发展了新颖的方法为服务机构赚钱
3 收费项目激增改变了中国以往的封闭制度,能否获取服务越累越取决于缴费能力。
4. 中国福利机构追逐利润在国际福利部门融资惯例上绝无仅有。
3 国家减少管理
减少福利方面的管理有三种形式:
1。.明确的分散化的趋势
接受服务的自由化
3. 引进竞争
另外 外的发展是组织管理的改革。
4.6 福利多元论
”非国家“并不等同于”私“,而”社会化“更能准确描述照顾责任的重新分配。
最后,福利多元化是关于国家和民家社会角色的重新界定。在国家的功能的削弱中,组织和个人的影响会上升。更多的自由,长期来说,当志愿团体和私人组织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我管理空间后,党和国家的控制才会进一步放松。公共于私人领域才能出现更为清晰的分野。
辛伐他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6页 第二章 传统福利文化
2.1 相关概念 社会福利的方式源于历史文化背景。 平克Pinker的“福利文化”culture of welfar...
-
第45页 第三章 建国后头三十年的社会福利
内务部下的民政部。内务部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是成立于1978年的民政部Ministy of c...
-
第65页 福利的新挑战
-
第88页 第五章 军属和农民福利
1985大裁军。退伍军人管理有战略意义。1984的新兵役法。 5.1 优抚工作与退伍军人安置 1. 优...
-
第120页 第六章 城市福利与互助
为“三无"人员提高服务。 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面对非国有企业的激烈竞争。迅速的社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