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回归19世纪的艺术
- 章节名:第七章 回归19世纪的艺术
新一轮对先锋派的打击卷入了文化政策的一场反动中。随着20世纪30年代走入尾声,苏联政权完全放弃了建立与旧文化区别开来的“无产阶级”或者说“苏维埃”式文化的努力。反之,它推动了19世纪民族传统的回归,当然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种形式加以重现。重提“俄罗斯民族经典”是斯大林政治谋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统治的那一剧变年代,它通过文化创造出一种稳定的现象,尤其是要高举自己那一套民族艺术旗帜,来抗衡“外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所有艺术门类中,19世纪的经典都被奉为苏联艺术家应当效仿的榜样。......普希金、屠格涅夫、契诃夫和托尔斯泰(虽然不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集倒是数以百万计地出版,以满足新一批读者的需要。风景画本来在20世纪20年代几乎濒临绝种,结果突然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宠儿,尤其是展现苏联工业征服自然世界壮举的画。
在音乐上,苏联政权也将时钟拨回到19世纪。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和“强力五人组”在20世纪20年代的先锋作曲家那里虽然失宠,但现在又成了苏联所有未来音乐的典范。19世纪宣扬民族艺术的斯塔索夫,他的作品现在又被擢升为经典。斯塔索夫支持在艺术作品中加入民主的内涵和进步的目的或理念,这在20世纪30年代被利用来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张目。他对佳吉列夫和欧洲先锋派世界主义的反对,被苏联拿来为其反对现代主义“异类”的运动服务。*******这是对这位艺术评论家观点的极大歪曲。斯塔索夫是西化主义者。他希望将俄国文化提升到西方的高度,让双方能够平等地交流接触。他的民族情怀从不排斥欧洲的影响。但是在苏维埃政权的手中,他成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者,是西方势力的反对者,是宣扬苏共领导人对俄国文化优越性信念的先知。
在1937年,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是苏联当时的一件大事。在这场狂欢中,他的作品卖出了1900万册,计划于1937年推出的新版普希金全集也接到了上千万份预订——虽然由于大清洗以及频繁的工作人员流失,这部全集直到1949年才完成。在《真理报》宣布普希金是“半神之人”,......安德烈·普拉东诺夫在《我们的普希金同志》中写道,普希金已经预见到了十月革命的到来,......《真理报》宣称,因为普希金是一位
为所有人写作的纯正民族主义诗人,他的祖国就不再是旧俄国,而是苏联和全人类。就在苏维埃政权不断树立着普希金纪念碑的同时,它正在解决着普希金的文学后辈。在参加了1934年第一届作家大会的700名作家里,只有50人活到1954年的第二届大会。......阿赫玛托娃将20世纪30年代初的日子称为“素食年代”,因为跟随后的年代相比,这段时间造成的伤害要少得多。
西峰秀色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第三节 电影业的命运
在电影院中,国家一直关注艺术应扮演道德教化角色,这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崛起相当关键...
-
第七章 肖斯塔科维奇和梅耶荷德
拉狄克这样描述《尤利西斯》:“爬满蛆虫的粪堆,还有人拿着摄影机透过显微镜去拍它。”这无...
-
第七章 回归19世纪的艺术
-
第七章 曼德尔施塔姆的诗
曼德尔施塔姆第一个被打倒。1933年11月他写过一首关于斯大林的诗,还秘密地读给朋友们听过。...
-
第七章第七节总结
《娜塔莎之舞》第七章第七节,主要通过分析苏俄时期的科幻小说和电影来观察这类作品是如何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