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编译前言
- 章节名:编译前言
- 页码:第2页
西方的文本校勘起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的游吟诗人引用荷马史诗,往往会加减改动,所以很早《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有了异文,需要通过比较鉴别,定于一是。
就像中国东汉时期曾将儒家经典经过校订的标准文本刻于石上供人抄录一样,古希腊的史诗也有所谓“城邦标准本”(city edition) ,由政府保存,供私人抄录①。
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并在帝国扩展过程中将希腊文明传播至东方,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校勘学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号称藏书六十万卷,为校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公元前274年,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一代研究馆员中的泽诺多图斯为了校正《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曾比较多种抄本,同时在方法上也更趋于科学②。
4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