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页 第六章 “蛮族的皈依”:佛道冲突的早期历史
- 章节名:第六章 “蛮族的皈依”:佛道冲突的早期历史
- 页码:第373页
P397
三圣东行说
中国古代的圣人不过是佛的化身或菩萨,以完成他们“救度众生”是神圣使命。至少从公元4世纪末以来,这个主题在佛教许多疑伪经中曾以多种形式展开。
如《清净法行经》、《须弥四域经》、《须弥像图山经》、《老子大权菩萨经》、《十二游经》、《空寂所问经》等等。
P398
大迦叶是佛弟子中最年长和最受人尊敬的;根据佛教传说正是他在释迦牟尼涅槃后成为僧伽的实际领导人,据说他还主持了“王舍城结集”。他的高龄也许是人们把他与老子联系起来的唯一原因。
儒童菩萨与孔子间的等同关系,则建立在另一个原则之上。儒童是汉文意译,指婆罗门种族的“青年人”,他的生活是佛教传说中非常著名的一个主题。长发铺地,授记成佛,号释迦牟尼。“儒”很容易理解为“儒学”、“儒家”。
月光(童子)菩萨似乎与中国有特殊的联系,但并不仅限于颜回。他是一种救世主式的人物,有几部经都预示着他将出现在中国。
《空寂所问经》:“迦叶为老子,儒童为孔子,光净为颜回。”
--------------------------------------
P401
伏羲和女娲的佛教诠释
《须弥四域经》云:“宝应声菩萨名曰伏羲,宝吉祥菩萨名曰女娲。”
吉祥天女在佛经中有时化作大势至菩萨,与之相对是观世音菩萨,他们受阿弥陀佛派遣。宝应声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一种较随意的译法。
160人阅读
润仁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81页 第四章 襄阳、江陵和庐山的佛教中心及北方佛教的影响
P182 公元四世纪上半叶,佛教在襄国以及邺极为兴盛。 佛教在这个半汉化的“蛮人”和汉人杂居...
-
第254页 第五章 “信仰的辩护”:公元4世纪及5世纪初的反对僧权和护持佛教
P255 上层社会流行的四种反对僧权的论点: (1)僧人的活动以各种方式危害政府的权威,危及国...
-
第373页 第六章 “蛮族的皈依”:佛道冲突的早期历史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