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作者简介:
迈克尔·惠勒,哈佛商学院教授。他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塔夫茨大学跨校合作的“谈判研究计划”中,担任谈判教学方案的共同总监。同时,多年来专门给来自世界各地的经理人、500强企业高管、政府官员教授谈判课程。
一句话讲书:
什么时候决不让步,什么时候坚持到底?谈判是一场动态博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本书重点知识:
1.谈判前的准备
(1)学会构建三角形交易,制定合理的谈判目标:谈判要努力创造共赢,就得学会构建三角形交易。这需要你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你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二是对方的底线在哪里,三是这件事情有哪些现实的限制因素。在这三方面因素圈起来的三角形区域内,不论任何一个点,双方都是能够接受的,这就为达成一致创造了更大的机会。谈判的技巧只是帮你把成交点确定到离哪方更近而已,。
(2)学会识别等效交易,准备备选方案:等效交易就是和你预期的基准交易相比,一些方面不如你最初设想好的基准交易,但在另外一些方面更好、总体上和原来价值差不多的交易。提前准备好备选方案,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并且能从多个维度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如果对方提出了别的方案,你也要迅速识别是否是等效交易,这有助于在动态谈判中,在需要选择接受和拒绝时迅速做出判断。
2.谈判的过程
(1)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两个诀窍是首先要对自己当前处境有明确认识,时刻关注双方地位关系的变化,及时更改策略。其次高度关注对方,领会其中的意图。
(2)另外一方面,如果能确定对方的核心利益,也根据这个制定了策略,那么关键时刻你一定不能松口,要坚持到底。
3. 什么时候结束谈判
(1)谈判的最后一步,慎重判断自己还有多少谈下去的余地,决定什么时候极力争取,什么时候见好就收。
(2)谈判有底线,但没有上限,对于卖东西的人来说,不会有个价格让他觉得赚够了,同样,买东西的人,当然觉得价钱越便宜越好。很多人在谈判中步步紧逼,确实可能会争取到更大的利益,但也经常容易让交易谈崩。因此,达成一定的目标后,需要判断一下,现在还有没有谈判余地了。超过这个余地范围,谈判就会失败。
(3)判断余地的技巧就是你要衡量一下,再往前进一步可能损失的东西,和冒这个风险可能获得的东西,哪个价值更高?如果预期的代价高于预期的收益,就该停止谈判了。
重要观点
1.一般人都认为,谈判就像在拔河,双方剑拔弩张的在一条线上开始较量,赢的一方如果获得了利益,输的一方就吃了亏。作者不赞成这种谈判目标,他认为谈判是双方你来我往的诉求表达。
2.事先考虑好你的备选方案,总比在谈判现场突然做决定要好。
3.当我们真正进入谈判,所有的过程都是一场动态博弈。就像玩石头剪刀布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对方要出什么,但是双方一出手就决定了胜负。
4.很多人抱怨自己思维不够敏捷,但其实正是因为你太关注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反而让你很难捕捉到对方给你的可以发挥的机会。
5.谈判有底限,但没有上限,对于卖东西的人来说,不会有个价格让他觉得“我赚够了,不想再多赚了”。同样,买东西的人,当然觉得价钱越便宜越好了。
撰稿:周弘安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