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9章
一曲醒醒吧 (一直有梦想的咸鱼)
读过 明朝那些事儿(1-9)
- 章节名:66-79章
9个笔记 第66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1) 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蓝玉奉朱元璋之命令,远征云南,明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全境,正是这次远征改变了郑和的命运。顺便提一句,在这次战役中,明军中的一名将领戚祥阵亡,他的牺牲为自己的家族换来了世袭武职,改变了自己家族的命运,从此他的子孙代代习武。这位戚祥只是个无名之辈,之所以这里要特意提到他,是因为他有一个十分争气的后代子孙——戚继光。 这是郑和船队的情况,那么他带了多少人下西洋呢?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第68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3) 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如今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 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他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古里成了郑和最后到达的地方,似乎是一种天意。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达这里,意气风发之余,立下了“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豪言壮语。二十多年后,他心满意足地在这里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第71章 天子守国门!(1) 这是因为经过与明朝的战争,北元的皇帝已经逐渐丧失了对蒙古全境的控制权。当时的蒙古已经分裂为三块,分别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后来的鞑靼)、瓦剌(这个名字大家应该熟悉)和兀良哈三卫。 蒙古本部鞑靼我们介绍过了,他们占据着蒙古高原,由黄金家族统治,属于蒙古正统。 瓦剌,又称作西蒙古,占据蒙古西部,在明初首领猛可帖木儿死后,瓦剌由马哈木统领。
第75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3) 所谓的要你命三板斧战法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发现蒙古骑兵后,神机营的士兵会立刻向阵行前列靠拢,并作好火炮和火铳的发射准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齐射。这轮齐射是对蒙古骑兵的第一轮打击,也就是第一斧头。 神机营射击完毕后,会立刻撤退到队伍的两翼,然后三千营与五军营的骑兵会立刻补上空位,对已经受创的蒙古骑兵发动突击,这就是明军的第二斧头。 骑兵突击后,五军营的步兵开始进攻,他们经常手持制骑兵武器(如长矛等),对蒙古骑兵发动最后一轮打击,这也是明军的最后一斧头。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战斗系统,明军使用火器压制敌人骑兵推进挫其锐气后,立刻发动反突击,然后用步兵巩固战场(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步卒次之),这一系统的具体使用根据战场条件的不同各异,其细节操作过程也要复杂得多,比如多兵种部队的队形转换等,但其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以冲击力见长的蒙古骑兵就是败在了明军的这套战术之下,无论多么凶悍的骑兵也扛不住这三斧头。 他的战术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最后步兵上。
第79章 生死相搏(1) 好了,现在杨士奇先生已经完成了他的思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答案: “太子监国期间努力处理政事,能够听取大臣的合理意见,但对于不对的意见,也绝不会随便同意,对于近臣不恰当的要求,他会当面驳斥和批评。”
一曲醒醒吧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帝王的荣耀
但在长大之后,那些梦想的少年们却并没有真的成为科学家,至少大多数没有。因为在他们的成长...
-
第62章 帝王的荣耀(2)
此书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
-
66-79章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