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摘录
- 章节名:第四章摘录
1.这时候他有一种强大的、无法逃避的危险感,对这种危险感,他本人一点办法也没有。不管这种焦虑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不管是对癌症的臆想性恐惧,还是一种与雷雨有关的恐惧;不管是站在高处所产生的病态恐惧,还是任何与之相似的恐惧──这两种因素,即强大无比的危险感知和对这种危险感毫无抵抗能力的感觉,都始终存在。有时候,这种他感到无力抵御的危险力量似乎来自外界,例如雷雨、癌症、事故和其他与此类似的东西;有时候,这种危险的威胁又似乎来自他自身中无法控制的冲动,例如害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地从高处往下跳,害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地拿刀杀人;有时候这种危险感则完全是模模糊糊、不可捉摸的,就象通常焦虑发作时所感觉到的那样。
2.但在恐惧的情形下,危险却存在于现实中,无能为力的感觉也是由现实所决定的;而在焦虑的情形中,危险感却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所激发和夸张了的,无能为力的感觉也是由个人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3.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环境,产生出了这种无比巨大的危险感和对这种危险完全无能为力的态度。⋯⋯身体内的化学环境⋯事实上根本不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4.包含在焦虑中的主观因素就在于我们自身的本能驱力;换句话说,焦虑所预期的危险,以及对此无能为力的感觉,两者都是由我们自身冲动的爆炸性力量所召唤出来的。
5.正是各式各样的敌对冲动,构成了神经症焦虑由以产生的主要根源。⋯剧烈的敌对冲动可以成为焦虑的直接原因,只要这种敌对冲动有可能挫败自己的目标。
6.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中,敌意乃是造成焦虑的主要心理力量。
7.对敌意的压抑,意味着“伪装”一切正常,从而在本应进入战斗时,或至少是在我们希望进入战斗时,避免进入战斗。因此,这种压抑的第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由此而产生一种未设防的感觉,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由此而强化了本来就有的未设防感。当一个人的利益事实上正受到侵犯的时候,如果敌意受到压抑,就可能使他人有机可乘。
8.由于压抑了自己的怀疑和愤怒⋯C便放弃了为自己利益而战的准备。事实上,他甚至根本意识不到他自己至关重要的利益正受到他人的侵犯,因而自然也就不可能为之一战,而只有听任他人从他的软弱中坐收渔利。
9.这种借压抑作用来克服恐惧,同样也可以通过把敌意置于自觉控制之下来克服。不过一个人究竟是控制还是压抑自己的恐惧,却是一件身不由己的事情,因为压抑乃是一种反射式的过程。只有在一种特殊处境中,当意识到自己充满敌意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事情的时候,压抑才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形中,自然也就不存在自觉控制的可能性了。
10.人可能害怕在自身中发现针对他人的敌意。在这种情况下,压抑乃是获得暂时保障最简便最迅速的方式。通过压抑作用,令人感到害怕的敌意从意识中消逝了或者被阻挡在意识之外。⋯如果敌意受到压抑,人就丝毫想不到他心中怀有敌意。
11.然而,这种获得保障的最迅速的方式,长远地看,却并不一定是最安全的方式。通过压抑过程,敌意──或者为了指出它的动力特征,我们不妨使用愤怒一词──倒是被逐出了意识,但它却并没有被消除。它从个体人格的正常结构中分裂出来,因而失去控制;它作为一种有高度爆炸性和突发性的情感,在个人内心中不停地旋转并因而倾向于发泄。这种受到压抑的情感具有极大的爆炸性,因为,由于与人格的其它部分相隔绝,它反而拥有了更大并且往往是更令人惊奇的势力范围。
12.通过这种分化作用(disociation),受到压抑的敌意会随着时间的进程,经由外部途径而逐渐强化。⋯而新的怨恨就会继续不断地产生。
13.昆克尔在《性格学引论》中曾注意到,神经症患者的心态往往会产生一种环境反应,通过这种环境反应,这种心态本身又进一步强化,其结果是神经症患者越陷越深,并在逃避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昆克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魔鬼之圈”。
14.压抑敌意的另一个后果,是这个人会在他心中记住这种不受控制的有高度爆炸性的情感。
15.不仅受到压抑的冲动仍在发挥作用──弗洛伊德的基本发现之一,而且,在更深的意识层面上,个人甚至知道它的存在。把这一点还原为尽可能简单的说法就意味着,从根本上讲我们并不可能欺骗自己,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观察比我们自己意识到的更好,就象我们对他人的观察,往往比我们自己意识到的更好一样。
16.常常,只要敌意及其对别的利益具有的潜在危险足够强大,则压抑敌意所产生的后果,本身即足以导致焦虑。隐约的不安状态,很可能就是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
17.人有一种强迫的需要,它要消除这种从内部威胁自身利益与安全的情感。于是产生了第二种类似反射的过程,即个体把他的敌对冲动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第一种“伪装”,即压抑作用,需要第二种伪装来补充:他“伪装”这种破坏性冲动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外界的某人或某物。
18.从逻辑上讲,敌对冲动所投射的对象,恰恰正是这些敌对冲动所针对的对象。其结果,那个人就拥有了投射者心中那些可怕的成分。这部分是由于那个人被赋予了投射者本人受到压抑的敌对冲动所具有的残酷无情的性质,部分是由于在任何危险中,这种效应的程度都不仅取决于具体环境,同时也取决于人对这一处境所持的态度。人越是缺乏防御能力,危险也就显得越大。
19.弗洛姆在《权威与家庭》一书中(曾明确地指出:我们对一种危险作出的焦虑反应,并不机械地取决于这种危险实际上的巨大,“一个具有无能为力、消极绝望心态的人,会对相对说来很小的危险,作出十分焦虑的反应。”
20.投射作用还有一个附带的功能,这就是它可以为自我辩解的需要服务。
21.投射作用还可能得到另一种为达到同样目的的心理过程的支持:这时候一种对报复的恐惧会抓住受压抑的冲动。一个企图伤害、欺骗他人的人,会同时害怕别人也对他这样做。这种报复恐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通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人对罪恶和惩罚的原始经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必须预先假定一种报复冲动作为其必要的前提,我对此不作任何回答。毫无疑问,这种报复恐惧在神经症病人心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2.这些由受到压抑的敌意所导致的心理过程,其结果是产生焦虑情绪。事实上,由压抑所造成的心理状态,恰恰是典型的焦虑状态,即由于感到来自外界的强大危险而萌生的一种缺乏防御能力的感觉。
23.如果这种焦虑事实上针对父母、丈夫、朋友或某个关系亲密的人,拥有这种敌意就会使人感到不符合对权威的尊重,对爱情忠贞,对朋友赞赏的现存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否认敌意的存在。通过压抑自己的敌意,一个人就否认了他自己身上存在任何敌意。
24.当焦虑基于一种受到威胁的感觉时,它也可以很容易地反过来以自卫的形式产生一种反应性敌意。⋯反应性敌意如果受到压抑,也可以产生焦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圆圈。敌意与焦虑之间这种相互作用,其结果往往是一方激发和强化了另一方。
25.任何时候只要我发现焦虑或焦虑的迹象,我就会问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敏感点被伤害了,因此才产生了敌意?又是什么东西使对这种敌意的压抑成为必要?根据我的经验,朝着这些方向探索,往往会对焦虑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理解。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