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寻找一个定义
- 章节名:寻找一个定义
- 页码:第27页
金字塔的门(一)
伯林在全书开篇提到一句话:“也许你们期待我的演讲一开始就给浪漫主义作些定义,但我不想进入这个陷阱。”并称:关于浪漫主义的著述要比浪漫主义文学本身庞大,而关于浪漫主义之界定的著述要比关于浪漫主义的著述更加庞大。
埃德蒙·威尔逊在这一点上和伯林有类似的看法,即反对将某种文学或思想的转折视作“浪潮”,差异在于,威尔逊认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文学思潮是独一无二的,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因此需要不同的术语来表达。(《阿克瑟尔的城堡》p3)”,伯林则认为浪漫主义是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和思想,是发生在西方意识领域里最伟大的一次转折。(p10)为了确定一种文明,为了阐明该文明的种属,为了理解人存身其间思考、感受、行动的世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地分离出这种文化所遵从的主导模式(p10)。这一点在他谈及赫尔德的三个观点时会再次说明。
在这里伯林举了圣经文化即犹太文化(p11)的例子,威尔逊在品评叶芝时同样提到:过去诗人所拥有的尊贵与卓越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而在我们这个科学理念权倾四方的时代,人类对自身跟其他生物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对自身受制于生理和物理定律的自觉,远比对自身与神的关系的自觉来的强烈(《阿克瑟尔的城堡》p32)。布鲁姆演讲《神圣真理的毁灭》时采取了类似的方式来阐释他的莎士比亚,奥登也在《序跋集》的开篇《希腊人与我们》中同样有相当精彩的论述。
如果把浪漫主义当做一个历史事件来讲述,就要谈论浪漫主义究竟从何处兴起,伯林认为当然不可能是在英国,尽管所有历史学家都会如是说。如果把它当做某个特定阶段的普遍的精神状态,或者说一种永恒的精神状态,则首先要找到一个证据。肯尼斯·克拉克称证据在哈德良的诗句里找到了它(p13)。我查到了那首流传广泛的诗:
“little soul little stray,
Little drifter,
Now where will you stay,
All pale and all alone,
After the way,
you used to make fun of things.”(英译)
为了作出限定,伯林关于的浪漫主义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发生,并且至今影响我们的某次变革,从法国的十八世纪开始,理性主义步步推进,教会势力节节败退,非理性在启蒙运动的攻击下崩溃。但优雅的时代突然受到一种莫名思潮的侵袭,人群开始变得神经质和忧郁,大革命爆发。问题是浪漫主义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究竟如何?攻占巴士底监狱并把路易十六的脑袋砍下来的人群和患有天才崇拜热并掀起思潮洪流的是否是同一拨人?然而如果你与雨果,或者施莱格尔交游,或者你是歌德在魏玛的好友,或者你远在英国,受到拜伦的影响,你会发现他们对于知识和科学进步没有什么兴趣,对于幸福也感到乏味,你会发现他们相信的是殉道的价值,相信少数对多数更加神圣,钦佩全身心地投入、灵魂的纯净、真诚、以及献身于理想的能力和坚定性,无论是什么理想。(p16)
朋友提醒我,要意识到任何一种文学思潮在发展的前期与发展过程都不可能全然吻合,甚至在下落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这样的例子在海厄特的《古典传统》中出现了太多次。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动机比结果更为重要,精神气质,尤其是情感的纯洁、完整、投入等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敬佩从而成为一般的道德态度。这样的价值观势必会逐渐普及起来,例如薇伊对《伊利亚特》的评价那样。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在于冲击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如此激动人心在于革命发动者们的绝对真诚(p18)。伯林认为,这种态度产生于1760年和1830年之间,首先始于德国。在浪漫主义之前,人们通常把悲剧归咎于某种过失,某个人犯了错误,要么是道德过失,要么是智识方面的错误。例如《伊利亚特》中阿伽门农知道阿喀琉斯愤怒的后果,他可能不会抢走他的女人。布鲁姆曾说:如果奥赛罗和哈姆雷特调换角色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奥赛罗可能在知道真相的第二天就杀死克劳狄斯,而哈姆雷特会马上察觉伊阿古的阴谋并且用同样的方法报复他(《神圣真理的毁灭》p76)。
但在十八世纪晚期对于悲剧的理解已经发生改变,强盗和上流社会之间究竟哪一方是正确的?这导致两种不相容的价值观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冲突。(p19)过去人们认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可以兼容的观点不再正确,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何伯林认为卢梭的作用被夸大了(p57)。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曾经提到:浪漫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反资产阶级的。(《文学理论》p99)。这句话困扰我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在这里伯林有一个不够完整但尚且一观的看法:这种冲突不是由于谁的过失,而是由于某些不可避免的冲突,流散与世间的不同因素,不可调和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重要的是人们现身于他们信仰的价值观。如果他们这样做,他们就是悲剧中的英雄;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就是庸俗之辈,就是平庸的资产阶级,他们没什么美德,也不值得描写。(p19)
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发生转变,转向遥远的事物,对遥远的时间和场所开始发生兴趣,人们转向无限,对无限的渴望喷涌而出,开始谈论“宁静中回忆的感情”(p20),这在莎士比亚的时代并不多见,奥登对其十四行诗的评价中曾有观点认为:莎士比亚的技巧弥补了“平静”的缺乏(《序跋集》p123)。为了找到这些话题的共同点,首先要找到几个浪漫主义的定义(p21)。
这段文字在书中尤为重要也足够精炼(虽然我对伯林把司汤达放在首位有点意外),只提及几个我需要查阅资料的观点。
1、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兄弟A.W.施莱格尔与斯塔尔夫人都同意浪漫主义起源于罗曼语国家,或至少起源于罗曼语言(p22)。
这种观点可能源于词源学,罗曼语指罗曼语族,印欧语系源于拉丁语,17世纪中期的romantic一词最早可能出现于1659年,17世纪末,romantisch这个词在德国出现时,与罗曼斯语(romanisch)一词相混,最初也表示传奇与虚构之意,逐渐演变为“罗曼蒂克”。
2、勒南认为浪漫主义起源于凯尔特语国家(p22)。
这一点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但从叶芝的一些散文以及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内容中可发现,似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内容与凯尔特神话有关。
下一步关于浪漫主义特征的列举中,伯林向后走了一些,大多数出自浪漫主义早期或中期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文学特征,包括乡村牧歌,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中世纪精神与对中世纪精神的厌恶等等。(p23)
在列举了定义与特征之后,伯林概括说,浪漫主义是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对独特细节的的逼真再现,例如逼真的自然绘画;也是神秘模糊、令人悸动的勾勒。是美也是丑,是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拯救社会的工具,有力也软弱,是个人主义也是集体主义的,是纯洁也是堕落,是革命也是反动,是和平也是战争,是对生命的爱也是对死亡的爱(p25)。有趣的是,在第一章的结束部分,伯林列举了洛夫乔伊的门徒乔治·博厄斯的一段描述:“在洛夫乔伊对种种浪漫主义做出识别之后,人们就不应该再去谈论浪漫主义真义何在的问题了。”
伯林称:研究浪漫主义唯一明智的方法,就是耐心的历史方法。(p27)。
胡如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7页 寻找一个定义
-
第43页 对启蒙主义的首次攻击
金字塔的门(二) 为了阐释迄今为止西方意识领域最重大的变革,伯林回顾了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
-
第62页 浪漫主义的父辈
金字塔的门(三) 在伯林看来,有一个人给了启蒙运动最沉重的打击,启动了浪漫主义进程,穹顶...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