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木瓜炖鸡食谱)
- 章节名:病从口入(木瓜炖鸡食谱)
刚到中国的时候,我真是个忧心忡忡的“事儿妈”。吃饭之前要用开水烫洗碗筷;大巴司机在青藏高原一片漆黑的晚上开车之前习惯喝半瓶白酒,我还要去询问阻止。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如果你想在不同的文化中来一场真正的冒险,就得丢掉过去的桎梏。你要跟那里的人们“分享食物”,这话既是现实又是比喻;而危险正是这旅程的一部分。日子长了,我对危险也很迟钝了。 和往常一样,刘伟之的出现就像镇痛良方。“不要在这些事上太过纠结,”他对我说,“把你的人生想成一幅画。世界上什么都有,但你想画什么就是自己决定的了。你要选美好漂亮的事物入画,丑陋的就别费笔墨了。” 深切认识到我的口味已经多么中国化,是在离开湖南后不久,我到英国肯特郡一个小村庄去散心,路遇一大群鹅。去中国以前,这在我眼里不过就是乡村风景的一部分。现在,我下意识地就在想象,鹅肉放在豆瓣酱和花椒里一起炖,锅子在煤气炉上咕嘟咕嘟冒泡。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么想,笑了。他们评价中国人的话很恰切:只要是能动的东西,地上跑的除了汽车、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海里游的除了轮船,都能拿来吃了。在湖南有一次我也把自己弄得很尴尬:和刘伟之一起出去一日游,他侄儿带了一袋活青蛙来,我想当然地以为是午饭的食材,其实他是用来放生的,是佛家的一种修行。 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能体现“我吃故我在”这句话的国家了。吃对了,你能健康长寿;吃错了,你就等着病魔困扰,这就是老话儿说的“病从口入”。中国人常常羞于直接表达感情,于是常把情绪寄托在食物上。比如,同样是表达友爱,意大利的朋友会张开双臂拥抱我,问东问西;而中国朋友就会塞一碗汤到我手里,很坚决地催促我,“喝汤!喝汤!”“以食为药,药在食中”的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交礼仪的方方面面,总是挂在大家的嘴边。我那个四川大学的私人中文老师要是觉得我精神萎靡不振,就会给我个蜜饯或者核桃说“补补脑”。在甘肃的时候,我生病,还哭,让刘复兴家没面子了。他家的亲朋好友为了表达关怀,专门拿出从十月开始就藏在屋檐下的冻瓜做来吃了。有时候,中国朋友们这么坚持不懈地过分关心我的饮食,也让我觉得有点儿烦恼,但时间长了我就明白,这是在表达关爱呢。 木瓜炖鸡 (治疗肺炎) 材料: 鸡(最好是上好的土鸡) 1只(约1.5千克) 生姜 1块(20克) 大葱 2根 绍兴酒 2小勺 盐、胡椒 适量 成熟木瓜 2个 做法: 1.锅中烧开水,鸡焯水至颜色发白后用冷水冲洗。 2.生姜用刀背或重物略微拍散;大葱洗净整理,切成长段。 3.将鸡放进炖锅中,注入刚好淹没鸡身的水(约2.5到3.5升),大火烧开,撇去表面浮沫。加入葱姜和绍兴酒,关小火,锅盖半开,炖至鸡肉软烂,能轻易从骨头上剥落。 4.鸡快炖好时给木瓜削皮去籽,切大块放入锅中。 5.按照口味加入盐和胡椒。起锅上桌,每位客人碗里都舀点鸡肉、木瓜和汤。 引自 病从口入(木瓜炖鸡食谱)
53人阅读
milkmu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刃上神功
这些偏向于造型艺术的食物在中国有着庄严悠久的历史,据说创始人是公元十世纪的一名尼姑,梵...
-
味之本
九十年代中期的成都生活接近我多年的夙愿:回归到烹饪的基本,没有捷径,无法偷懒。很多人家...
-
病从口入(木瓜炖鸡食谱)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毛氏红烧肉食谱)
毛氏红烧肉 材料: 带皮五花肉 500克 菜籽油 2大勺 白糖 2大勺 料酒 1大勺 生姜...
-
御膳
和李老师一起游了博物院,满脑子幻想着早餐喝鹿尾汤,我越来越饿了。但周围什么吃的都没有。...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