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第五章 以官员为中心的唐朝《丧葬令》与丧葬礼
- 章节名:第五章 以官员为中心的唐朝《丧葬令》与丧葬礼
- 页码:第407页
P408
唐朝礼令的关系反映在制作和内容上十分突出。自九十年代始,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都开始从不同的地方关注此问题,如高士明关于《贞观礼》的研究涉及与《开皇礼》和《武德令》的同异;而荣新江、史睿与李锦绣虽然在讨论俄藏Дx.3558残卷的过程中对它的年代定名持论不一,但都借助了此卷中祠令内容与郊祀礼的对应;李玉生讨论礼、令和史睿关于《显庆礼》的近文都主义到礼与令或者律令格式之间相互修改协调的关系。
---------------------------
一、 《丧葬令》与丧葬礼的官僚特征及两者关系
P411
可以肯定,即令与礼同样,几乎全部的条令都是相关官员丧葬的。《丧葬令》由于避讳帝王凶事的缘故,所以除了先代帝王陵和先皇陵保护的条令之外,没有与帝王丧葬相关的内容,就此而言,宋令与唐令是完全一致的。由官品出发的等级构成和内容,是礼、令所共有,而在依关平排列的次序之外,也都存在着享受特殊待遇的特殊阶层,构成了礼、令极重亲贵和高官的特色,是理解唐朝丧葬礼令的基础。
P425
礼所重视的是进行过程即每一步骤的先后,以及进行方式、参加者、操作者和用物等,它们大多依据古礼,与丧者家族、血缘的关系更密切,这与令重视等级,限制等级下的用物和待遇,主要为朝廷和官府操作制定标准重点不同。
--------------------
1、礼、令等级划分同异
P431
由于以官品而论,三品以上、四品五品、六品以下是基本的划分,王公宗戚贵臣也可以放在三品以上一类,事实上关于他们的丧葬仪程的多数内容就是放在三品之中的,所以《开元礼》基本可以认定对官员时三等划线的方式,当然更低级的官吏和庶人也可以看作是附在第三等中,但“礼不下庶人”,九品以下以及庶人的丧葬基本上是被忽略的。
将礼、令的划分等级进行比较,会发现《丧葬令》等级的规定相对复杂,因为其中并不是完全按照三等或九等一律化。
《丧葬令》注重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性,等级划分更细。不仅确有一些条目是遵照三品以上、五品以上、六品以下的限约,有些不同者实际上也可以《开元礼》标准分等纳入其中,因此开元令文的内容和等级规定在大方向上不但不与礼相矛盾,而且不少方面可以分等纳入其中而与之暗合,两者是具体对应的。
----------------------------
P445
所以令更注重京官和京城丧葬的倾向是明显的,这应当是唐前期“重内轻外”的原则在丧葬制度上的体现。
---------------
二 丧葬礼、令的来源考辨
P446
《开元礼》以《礼记》为其范式和理想,且吸收《贞观》《显庆礼》的“旧仪”,在许多仪注和一些程式上,就必要有照抄古礼也即《通典》所谓周制的内容。不过《开元礼》的继承常常是一种综合,其中并非完全没有现实的考虑。
--------------------------
P447
“被髮”本为少数民族常态,据说平王动迁洛邑,周大夫“辛有适伊川,见被髮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可见“被髮”最早就是戎的形象和代名。《晋书》卷五二《华谭传》载其策有“虽复被髮之乡,徒跣之国,皆习章甫而入朝,要衣裳以磬折”语,此“被髮之乡,徒跣之国”即专指少数民族和蕃夷之国。“被髮”或者“翦髮”之俗不仅多见于诸史《四夷传》、《西域传》所记载,先北周粟特人的安伽墓也有实例证明。专为丧葬剪发也见于蕃夷之俗。
----------------------------------
(二)礼法交融与《丧葬令》的礼仪继承关系
P459
《开元礼》也有与令式制敕的交汇,分在两处,一再序例,一再正文。序例部分的“神位”、“卤簿”、“衣服”、“杂制”等,都直接引入令、式、制敕,作为总纲或对礼的说明,有些是后面仪注所共用的内容,有“通礼”性质;有些则是对后面旧仪注的修改补充,意义颇有类似《唐律疏义》一书中的《名例例律》。所引入令、式等大都有“凡”字起头,一望而知是将礼法制的内容插入。
------------------------------
P467
藏冰制度源自先秦,历代延之,据《续汉书•礼仪志》皇帝葬礼中即有“槃冰如礼”的制度。而南朝刘宋尤重。据《宋书》卷一五《礼志》二:“孝武帝大明六年五月,诏立凌室藏冰。”当时规定,“自春分至立秋,有臣妾丧,诏赠秘器。自立夏至立秋,不限称数以周丧事。缮制夷盤,随冰借给”。南朝所在地理环境气温较高,冰的应用有特殊意义。则丧葬给冰似乎更与南朝有关。
润仁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11页 上编上结语 隆重辉煌的皇帝丧礼与“国恤”重建
P313 晚唐皇后服制和祔庙受到朝廷皇位争夺和内外政争的影响,体现出“嫡统”观念对皇位继承的...
-
第357页 第四章 敦煌书仪中的奉慰表启与唐宋朝廷的凶礼慰哀
P397 其中存世文献所见中晚唐以后的奉慰表多来自地方和藩镇节度使,它们在葬礼举行的过程中适...
-
第407页 第五章 以官员为中心的唐朝《丧葬令》与丧葬礼
-
第474页 第六章 丧葬令、格、式、制敕的作用关系及唐宋丧葬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唐朝丧葬法式的健全与中晚唐格式制敕 P475 唐代丧葬法式的健全大体可以分为不同时期。而...
-
第535页 第七章 中古举哀仪的变迁
二 “举哀成服”和“举哀挂服” P546 举哀仪式中素服不等于丧服,于是着素服而不穿丧服在宋代...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