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全书
Yuan
读过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 章节名:全书
- 页码:第1页
序章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人科动物要是没有归属感,不能真正融入群体,就会迷失自我。……只要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地位低下的人,尤其是女人,统统不会有好下场。她们没有人际关系的保护,无人帮忙,有些是象征性地死去,有些则是生命真的被剥夺。 她们这么做的动机,同时包括对孩子的爱、对未来的恐惧以及不屈不挠的野心。……这群野心勃勃的贵妇的另一面,是极端的焦虑。她们承受着不能踏错一步的巨大压力,必须当完美的母亲,完美的社交对象,完美的衣服架子,还得当完美的性感女人。 做母亲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以强大的意志,寻求外界的协助,渴望和外面的人交朋友。全世界的人类以及众多灵长类动物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自然而然懂得彼此合作。……她们比我精通人情世故,很愿意分享她们看到的事。她们知道自己以及周遭的人,过着具有讽刺意味的生活,她们以幽默的态度看待一切。……“那些看不出我们的生活有多荒谬、多极端、多好笑、多疯狂的人,我不想与那种人为伍。” 引自 全书 第1章 纽约有纽约的规矩
一切的一切,管家、私立学校的文凭,那些东西不止是为了摆出来好看,他们的人生就是为了那些东西而活。……“对他们来说,荣誉不是抽象的概念。如果有人侮辱你,你不能只是感到不舒服,然后无视那个人,就那样算了。“教授告诉我们,如果有人侮辱你,那就像是有人砍下你一块肉,你切切实实受伤了,你缺了一块东西。这下子我明白了,私立学校的文凭和管家,不只是虚荣的地位象征,不止是你骄傲地在众人面前炫耀的东西,而是如果你是上东区人,你一定得有。 曼哈顿就是靠这种办法建立阶级制度,让每个人乖乖待在该待的地方。毕竟每栋建筑物的住户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近在咫尺,彼此的关系十分薄弱,但又被迫当同一国的人,只得靠着交换情报,让所有人感到有把柄握在他人手中,不得不守规矩。 引自 全书 第2章 不配一起玩的低等人
人们发财之后,两种供给就吃紧了,一是房地产市场,一是曼哈顿私立学校。 事事都有一套正规程序,有自己的规矩。……该做的事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做?在你以为该开始的时候,再提前很多时间准备就对了。……每一件事环环相扣,而且感觉像是内线交易,你必须是上东区妈咪的一员,才会知道该做什么,才有办法交换资讯,才能抓准某件事的时机。环环相扣是一种令人很焦虑的生活育儿方式,让人活得很紧张,因为你永远不能松懈,永远不能休息,不管什么事都一样。 若要成功带大下一代,除了要愿意牺牲奉献养育孩子,有时也得“节省母爱”。聪明的鸟妈妈精打细算,每天依据生存条件“作者为人母的算计”。 我就此误入歧途。在恐惧的胁迫下,从原本的旁观者变成体制的拥护者。我跟上东区的妈妈一样,跟全世界的妈妈一样,每天都在焦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不够多,生怕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影响。 我们的“幼态持续”以众多深远的方式,同时影响着父母与孩子,而且一影响就是许多年。“人类的童年期造成人类有较长、较复杂的父母期。”我们在身心两方面都与子女密不可分。这种关系是双向的,而且时间通常长达一生。 儿童期是为了减轻成人的负担,好让成人可以生下一胎。……在多数地方,照顾与陪伴年幼孩子的人,主要不是母亲,而是年纪较大的孩子。孩子天生喜欢帮忙,可以很和谐地融入一群年级不同的同伴之中,彼此有个照应。他们会观察大人,和大人一起工作,还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交给其他孩子。 在我们的世界里,孩子是大人的“工作”,大人的生活绕着他们的需求打转,而不是孩子绕着大人转。……孩子是“无价之宝,但毫无用途”。……因为我们的孩子不太需要养活自己。西方做了和进化结果相反的事,结果就是母亲身处特殊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环境。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富裕的现代西方发明出来的东西,照顾孩子、陪伴孩子主要是母亲的责任这种观点,也是现代的产物。人们认为母亲除了要负责让孩子活过婴儿期,也要负责他们整个童年期的幸福安康,甚至为他们一生的成功负责。就算母亲不是唯一要负责的人,人们也认为责任大多在母亲头上。就算母亲不是唯一要负责的人,母亲身上的责任也因而不同。……就好像我生孩子之前,没有自己的人生,谁都不是,就好像是孩子给了我生命一样。 你可以说我渐渐学会了上东区的做事方法,也可以说我完全失去自己的观点,看你从哪个角度看。 没错,无视我的女人很恶心,让人很不舒服,我想戳瞎她们的眼睛;但某种程度上来说,我需要她们,我得融入。……我试着不去想其实那些女人觉得我配不上。我告诉自己,就算她们真的那么觉得,我才不在乎。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不再一头热想融入,而是默默观察。……母亲们忙着抛出飞吻,与闺蜜亲密交谈,有时还不忘互捅个两刀。孩子则是母亲时髦装束的一部分,有如装饰品或配件,挂在妈咪结实的手臂上。母亲是一种让人可以炫耀的身份,能聊天的好友情谊则是稀世珍宝,只有少数几个人才配得上。 孩子的朋友和玩伴可以决定你的阶层。……阶层令人焦虑,随时可能变动,导致母亲必须严格把关谁才是可以往来的人,同时也让她们到处哀求加入团体。 引自 全书 第3章 入境随俗:我是一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学校接送的闹剧,以及没人要和儿子玩的经历,让我感到很脆弱。我很难过,觉得被排挤,然而那样的经历,反而更让我深入儿子学校的世界。我铁了心要融入,一定得让其他人接受我。我不会让别人排挤我或我的孩子。 只要你手中握有稀有资源,就能让世界天翻地覆,或至少可以翻转根深蒂固的社会阶层。……一个超棒的包是刀剑与盾牌,我要买一个她们没有的东西,她们想要的东西,或是她们有但见不得别人有的东西。 我已经步入中年,是真的中年了,每当我想到这件事就无法呼吸,但我依旧够年轻、够美丽、够金发、够苗条,我和铂金包可以完美搭配在一起,而且我也老到买得起了。除此之外,我已经在曼哈顿住了这么久,认识的人大概有办法帮我买到铂金包。以目前的财力还有我的年纪看,现在正是买铂金包的最好时机。铂金包是我步入中年的安慰奖,我有权买铂金包。 重要的困难并非只是障碍,一个包这么难买到,这种近乎不可能的过程,本身也是铂金包价值的一部分,如同铂金包的由来,以及包上的制造年份标记,少了一样,就不是铂金包。……曼哈顿是个奇妙的地方,它会把人心底的欲望暴露出来,你会看到欲望最真实的本质。我渐渐知道,凡是住在上东区的人,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身份地位,要看某几样稀有物品,也就是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铂金包代表着很多意义。即使富裕如上东区,在这个物质过剩的世界,它代表着求而不可得的痛苦。铂金包的确代表着一个你想要的物品,然而它真正的本质是诚心盼望,无止境地等待,接着失望,求而不可得,包上的一针一线都是血泪。……纽约这座城市看重特权与成功的能指(甚至到了执着的程度),铂金包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人上人的地位,特别是对女人来说,铂金包意味着最终极的身份地位。能给女人铂金包的男人,连带也是最有权有势的人。……你会想要铂金包的原因,是它似乎触手可及——你得花点力气,但又不是完全不可能,而且那个包邮那么美。除此之外,有了铂金包之后,你将得到曼哈顿人某种非常独特有扭曲的敬意,那种敬意的别名叫“羡慕”。其他懂铂金包的女人,那些你在乎她们怎么看、想让她们崇拜的女人,她们将因铂金包而尊敬你。 曼哈顿是个阶层分明的地方,你所拥有的东西,是在告诉别人你属于哪个阶层,以及你有多少财富、人脉与力量。 我的欲望就像休眠的病毒,碰到压力时就会跑出来。……“反正有梦最美”。别光站在那想着自己有多想要,想到就去做吧。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诡异、最任性的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热爱流行商品的女人,不只是女人,不只是某种社会阶层的女人,也不只是莉莉那一代的女人。问题在于,女性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这些女人是在提醒男人,提醒社会,提醒自己,她们高贵,身价不凡,所以才能拿到那些包包。女人在追求昂贵的珍惜物品时,也是在重申自己的珍贵性,好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再次感受到她们的身份。 你只是无法接受真的买到了。现在你终于得到你要的东西,你担心空虚感会随之而来。你是在担心自己是个假货,没资格拿铂金包。不是这样的,你有这个资格! 引自 全书 第4章 一定要回到生孩子之前的身材
我偷偷观察过莫妮卡,她不只是健身很专心,工作的时候,还有想办法把孩子弄进好学校的时候,也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像一台机器般聚精会神,精准,稳定。 我一定要征服那些动作,我一定要用五十七分钟的时间追求完美身材,我要摒除一切杂念,与世隔绝。我下定决心,上到山下油锅都要去。……这个艰辛的完美体态修行之旅是一场耐力赛,每一堂课都是迷你的再生仪式。……证明自己有力气、有时间、有资源、有精力改造自己。 我们的外表,就像我们的妈妈身份一样,是一份专职工作。追求美丽身材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永远精益求精。 花魁是男人最仰慕的对象,最理想的陪伴对象,也是社会文化中最理想的女子典型,整个社会都崇拜她们。 上东区的妈咪不会放弃,永远不会。她们无法想象过去那种慢慢来、靠着节食就希望自动瘦下来的生活。她们积极追求苗条,永远在努力“做点什么”。……为了“不在”身边的男人,以及“在”身边的女人,努力让自己年轻貌美,从不松懈。 引自 全书 第5章 上东区没有低调这回事
这种“随时随地的美”不是自然美,与天生丽质恰恰相反。我所认识的上东区女人,不论是在孩子的游乐场,还是在家长午餐会上,都力求容貌完美,而且丝毫不掩饰这点。 她们不会施加肢体暴力,但会通过组成小圈圈,以及散发巧妙信号与非肢体的威胁,用社会压力霸凌其他雌性。人类女性采取的方法,则是如果有人不听话,那就破坏对方的名声(让其他人不敢靠近她),讲对方的八卦,还有不让对方参加社交活动。 美通常是堕落、不理性、没有极限的,可能光彩夺目,但也可能害人性命,那通常是自成一格的世界,脱离实用性与功能性。 如果在全是女人的场合,听到赞美时,一定得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回避那句赞美。……这种迂回的一来一往,别人赞美你后就得贬损自己几句,其实是在维持阶级的稳定性。上东区的女人太有钱了,想要什么就能拥有什么,如果不靠这种方法,上下之分会大乱,女王蜂每天都在换人做。赞美其实是一场测试:你承不承认自己是我们的一分子,大家说什么,你就跟着说什么?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吗?还是你想要压倒其他人?我注意到,瑞贝卡是唯一被允许接受赞美的人。有人说她看起来好美的时候(她的确很美),她会嫣然一笑,然后说:“你嘴真甜!”……瑞贝卡是今晚的女主人,每个人都赞美她,其实是在承认她女主人的地位。其他人就算真的很美,大家也不会承认她们的美貌,心照不宣就好。 曼哈顿富人靠着这样的办法建立与维持人际关系。你可以一边做公益,一边“展现”你有能力做公益。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会结盟,会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你的社会阶层,要看你在活动中出了多少钱,但也要看,你认识现场的谁,你和谁讲话,你坐在哪里,你是谁的客人,或是你的客人是谁。……“攀龙附凤”是曼哈顿真真实实发生的事。 她们和所有灵长类动物一样,包括我们的人类祖先,高处的视野让她们感到安心,感到富足。 一个社会的阶级制度越严格,性别隔离的现象就越明显,女人的地位也越低。……如果你没在赚钱,你在婚姻里就是弱势,你在世上就是没有势力,没什么好说的。 外遇和败德无关,和情境有关。……全球各地的上流社会有钱男人可以自由地“偶外交配”,又不必承担任何假设性或实质的后果。……靠着掌控女性取得资源的渠道,掌控着家眷,让女人服服帖帖。他们可以决定送或不送昂贵礼物,要不要让你享受奢华假期,要不要让你在换季时有零用钱买衣服,要不要让你有钱做脸和健身,要不要让你在做慈善事业时有钱可捐,而慈善事业是女人能接触外界的机会——以上在某群人之中,都是很常见的手段。也因此好几名女性告诉我,妻子会有“年终奖金”。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那群有钱的女人似乎是够幸运,但同时她们也被关进一个性别隔离的世界,只能担任次要董事会的董事,只能出席慈善早餐会与午宴,只能和孩子的同学家长社交,整个暑假只能待在汉普顿的避暑豪宅。上东区的上流社会女多男少,男人很珍贵,资源也都在男人都中。他们的妻子只能靠先生养,照顾着不能没有父亲资源的孩子。上东区的男人随心所欲,他们说自己和妻子是平等的伙伴,但钱主要还是有他们掌控。男人可以平等对待妻子,但也可以随时不这么做,打破婚姻的约束。女人依旧是依赖人口,依赖着她们的男人,而做丈夫的人,随时都能忽视自己的义务。可以花丈夫的钱很棒,但比较一下人类与人类灵长类亲戚的社会之后,你会发现能花男人的钱所带来的力量,还不如自己当那个赚钱的人。一个女人如果清楚这种状况,知道男人与女人握有的权力有着天渊之别,甚至就算只是隐隐约约意识到这种不平等,她晚上会睡不着觉的。 引自 全书 第6章 丢脸等于丢掉灵魂的曼哈顿妈妈
社会地位可以造成巨大压力,进而改变动物的血液与身心;尤其是在阶级不稳定、个体争权夺利的时刻。 我把“离婚”与“收入减少”列为两大灾难。这两种灾难,似乎是人类被社交圈驱逐的主因。……不管从世界层面来看,或是出于情感上的考量,都无法选择离婚,因为她们的人生完全建构在拥有完美的婚姻。对很多女人来说,嫁给有钱优势的男人是无法逃脱的僵局——虽然她们原本以为,只要嫁得好,这辈子就不用担心了。 她们有同情心,但不会去做有同情心的事,不会做我会做的事。她们的表现就好像她们活在种姓制度之下,莲娜已经脏了,永远回不去了,她的生活困境吓坏其他女人——她成为禁忌。……整个世界的态度几乎就是这样。如果你的闺蜜遭遇厄运,你会袖手旁观,让她们自生自灭。 社交圈盛行荣誉/羞耻文化。这里的人不怕下地狱,也不怕坐牢,他们怕的是无法融入团体或是被驱逐,操纵羞耻心与恐惧,是这种文化最主要的社会控制手段。 一旦钱多到不怕生病、不会饿肚子之后,钱买不到快乐,而且也绝对无法让你免于焦虑。事实上,钱越多的人,似乎烦恼也越多。……有钱、有选择的余地,其实也是一种诅咒。……太多选择会带来压力。人们面对三四个以上的选择时,反而会出现负面效应,例如惋惜感、期望过高与失望感。选择越多,负面效应就越大,进而导致焦虑。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负面效应会降低:如果当事人不必为了自己的选择负责。 众人最大的焦虑是自己得仰人鼻息,靠别人生活。……我发现很多人的人生,以及她们的幸福快乐、她们存在的价值,都得仰赖她们完全无法控制人事物。 我觉得她很有魅力,人很聪明,常常喜欢找她聊天,也会故意让先生和她巧遇。有女人喜欢跟我先生调情,难道不是帮了我一个忙?如果先生心情好,我的生活也会过得比较顺。让另一半偶尔享受安全的小挑逗,交换一生的承诺,似乎很划算。 不管有钱花是多么舒服,如果自己和小孩的人生总是被别人掌控,通常对心理健康来说不是好事,进而导致怨恨、不安全感以及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与婚姻问题。……只在经济上依赖他人,而且事事都被别人掌握。很多时候,她们是谁得看她们是谁的谁。 妻子是丈夫昂贵的装饰品与红酒,妻子证明了丈夫有多优秀,而丈夫是妻子的饭票。 恐惧是潮湿、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各种奇形怪状的扭曲生物。 引自 全书 第7章 想办法活在坏事会发生的世界
我不希望孩子以为生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精彩片段,不希望他们把标准定得太高,再也无法享受粗茶淡饭。 做母亲会碰上的一切,都和取舍与选择有关。……不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女人一直都在生存与生孩子之间作取舍,表面上两者看起来很类似。” 悲剧会给人双重打击,因为伴随着悲剧而来的是,你会发现尽管自己已是得天独厚的天之骄子,而且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人生如果要发生什么事,你依旧躲不过。 “我们也有过好时光。“有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会对他讲那句话。 母亲负责生,也负责死。……一个婴儿或孩子死去时,世界停止转动。你无法阻止,无法否认,世界真真实实停下脚步。然后慢慢地,过了几周,几个月,几年,所有爱过那个婴儿或孩子的人,所有曾经爱过任何婴儿或孩子的人,他们有义务让事情重来,让世界重新转动,因为接下来他们还有另一个义务,有更多工作要做:他们得想办法活在坏事会发生的世界。他们得每天苦涩地活着,在不公平中活着。他们得忍受极度的痛苦,内心被挖空,知道自己在世上毫无保障。你会出现疯狂但可以理解的念头,你觉得要把还活着的最小的孩子藏起来,你有不理性的恐惧,怕那个孩子被车撞,或是掉进泳池,或是不知怎么的就死去。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周周过去,我在想,女性承受这种遭遇多久了,她们亲身体验,然后遗忘,然后又想起?我知道这是女人的集体记忆。 我像一只动物,带着哄骗自己的希望、心碎与本能走在大街小巷。……我的小家庭似乎陷入自己的悲伤,孤立于人世。丈夫不懂我怎么会痛苦愤怒到这种程度——他怎么会懂?在我情况最糟的时候,我感觉他也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就好像他只不过是背景里一个来来去去的人。……我伤心又脆弱,但我现在清楚知道,我没耐心配曼哈顿妈咪玩那些勾心斗角的小游戏。如果有人不屑地看着我,或是对我的孩子说一些难听话、做不好的事,我会给那个人好看,让对方跟我一起下地狱,教教她们什么才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 你永远都忘不了,但事情有一天会过去。 给了人类最大支撑力量的东西不是火,不是狩猎,也不是异性恋配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人类女祖先会帮其他女性抱孩子、照顾孩子,甚至帮忙喂奶。智人的数量能一直增加,主要是因为这种互相帮忙的关系,其他早期的人族与前人族则灰飞烟灭。这种彼此相互依赖、彼此照顾的历史,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女性能和其他女性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我们靠着彼此一起活下去,一起照顾孩子,一起撑下去。由于人际关系的缘故,你的孩子死了,我也会难过,因为那个男孩或女孩也是我的一小部分。 引自 全书 第8章 我能改善命运,因为做了社交“努力”
虽然地位低下会带来压力,继承来的高阶地位则带来各式各样的好处;但灵长类动物之间的位阶,其实比众多田野科学家原先的假设更有弹性,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在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组群内,位阶在中间的动物,压力反而可能少于最高阶者,因为高处不胜寒,如果不必时时提防被人推翻、不怕有人嫉妒,日子可能更好过。 我能改变命运的部分原因,在于我做了社交“努力”——努力让自己和儿子打进各种团体;我顽强(还有可怜地)坚持和他人结盟,假装不知道自己被排挤,假装一点都不丢脸;此外,我还充分利用阶层最高的男性对我的短暂关注,和不经意之间引发同伴的同情心。 她试图回忆我们两人是怎么认识的。我没告诉她真正的答案,因为我们现在是朋友,而且是很好的朋友,重提往事没什么意义,所以我让事情过去。 我不是善良的小天使,不会吧族人描述成一群很美好的人,不过现在我碰到其他妈妈对我视而不见,或是态度很差、出言嘲讽、故意要跟我比的时候,有了过去的经验,现在我知道在她们糟糕的外表下,可能有着不一样的一面,而且有一天,她们也可能看见不一样的我。 母亲的关怀是利他主义的原型,以及其他类型的关怀模板。为了孩子,为了一个在你体内发育的东西,你孕育她们,损耗自己的身体(许多人类母亲会说她们还付出心力),把他们生下来,泌乳喂养(或是以其他方式提供食物),让他们成为你宇宙的中心,而且这不是几个小时的事,也不是几天、几周,而是几“年”——女性每日、每日付出的母爱,让“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模糊起来,一边是自利,一边则是对他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同理心与照顾。……同理心的起源,那种推己及人的深层理解,那种就算会损害自己也会帮助他人的情感,不仅源自母爱,还源自共同养育。 我们在情感上偏好合作,要刻意仰赖认知控制,才能阻挡这般冲动。换句话说,关怀他人是我们第一时间的冲动,是我们的理智阻止我们不要那么做。 有时候,我还是怀念上东区一丝不苟的环境,那里让人感到安心,一切都很正式,打理得好好的。 引自 全书 谢辞
她们就是灵长类动物生命中的重大议题——包括权力、养儿育女、性爱、焦虑、丧子等等,分享令人捧腹大笑的轶事,以及令人心碎的故事。她们让我看到幕后真相,打开大门请我进入她们家,分享真知灼见,并把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摊开在我面前,还分享对人科动物来说在重要不过的食物。 引自 全书
54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