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
- 章节名:说服
1人们倾向于与他们所在的团体保持一致并且表达自己团体所持有的态度。如果不考虑偏见的来源和正确性,由于人们的居住地不同,他们所接受的(讨论并相信)相信咋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的。说服身无所谓好坏,是其背后的目的及所包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对好与坏的判断。不好的我们称之为灌输,好的称之为教育。与灌输相比,教育以事实为基础,并且较少使用强制手段。
要引发行为,说服必须清除几个障碍。任何有利于人们清除这些障碍的因素都会增强说服的可能性。使其观点具有说服力、容易记忆、并且让人心悦诚服。
中心途径即关注论据:如果一个信息浅显易懂,但同时充斥着令人难以信服的论据,人们会轻易反驳这个信息,而不会被说服。如果论据令人信服,人们会更加赞同并被说服。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引导下,并且有能力全面系统地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他们更多的使用中心途径。中心途径加工过程更可能产生态度的持久改变。
外周途径即关注可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收的外部线索,而不考虑论据是否令人信服。当人们转移注意力或没有足够的动机去思考时,更容易采用外周途径。
影响效应:当一个演讲者站在一个出人意料的立场上时,我们更倾向于将其观点归因与客观事实。我们会受他人吸引力或个人偏好所影响,对于那些我们偏好的东西,更可能做出回应。
主题侧重的是主观偏好如个人价值、品味或生活方式,那么相似的传达者有着最强的影响力。但如果是侧重于客观现实,一个不熟悉的人的确认对增强信心更有帮助。
理智和情感:受到更好教育或善于分析思辨的人更容易接受理性说服,而不感兴趣的听众则会对外周途径影响。好心情有利于形成积极态度,会让我们用“玫瑰色眼镜”看待事情,会很快做出决定,且更多依赖外周线索。而坏心情的人做出反应前会反复考虑,很难被无力的论据动摇。说服时,唤起人们的恐惧心理更容易让人被说服,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恐惧程度越高,其回应越多。意见不同会造成不适,而这种不适会推动人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因此传达令人不舒服的信息的人可能会找到别的怀疑,但较严重的分歧可能会造成更小的改变。
双面说服:当呈现一个有说服力的信息,同时承认并回应主要反对观点时,更容易让听众被说服,如果听众对相反观点有所了解,其会更有说服力。
首因效应(最先出现的信息最具说服力)和近因效应(最近出现的信息最具说服力)。两种信息同时出现时,首因效应较多;如果两种信息在时间上分离,那么近因效应较多。
随着观点的熟悉性和重要性增加,被动说服(如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说服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接触,媒体的影响不但在于直接影响,还在于影响其他人产生间接作用。当我们信赖信息源时,我们会想到那些有利观点,同时不大可能进行反驳。而对信息源的怀疑会使我们更可能采用中心途径。
温和攻击他人的立场,会促使他们发起反击,当攻击强度还不能完全驳倒他们时,会让他们变得坚定而投入;当这些威胁性咨询可以在有类似想法的个体上得到验证时更是如此(类似预防针对病毒的影响),因此效果不佳的说服还不如没有。
带着心去读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基因、文化和性别1
大脑的目的,就是以最有利于我们成功进化的方式开引导我们的生物器官和行为。生活的目标就是...
-
从众+基因、文化和性别2
文化规范对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有微妙而强大的影响,但并不能独立于生物因素而起作用,所有的社...
-
说服
-
群体影响1
社会助长:无论优势反应时正确还是错误,社会唤醒都会促进这种优势反应。他人的影响效应会随...
-
群体影响2
群体极化:讨论会强化成员的共同态度。一种是信息影响(由于接受了事实证据而产生的影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