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前言
木子心
读过 日本历代名家七绝百首注
- 章节名:前言
- 页码:第1页
日本汉诗:指日本人用汉语和中国旧体诗的形式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汉诗创始于天智天皇在位时期(668-671)(时中国正值唐朝),迄今一千三百余年,总数约十万首,诗集约769种。其作者也十分广泛,包括天皇、大臣、公主、将军、藩士、学者、画家、僧人、教育家、留学生、外交官、小说家、维新志士等各类人士。
日本汉诗繁荣的重要原因:好学精神
公元285年(中国西晋时期),百济博士王仁向应神天皇献《论语》,汉字从此在日本生根。隋唐时期,日本派大量留学生和学问僧来中学习,汉文学自此远播东邻三岛。虽无科举,但日本历代天皇都非常重视汉文学,汉诗成为日本上层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公元751年,日本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问世,收录作品120篇,多为描写宫廷应酬、贵族宅邸酒宴的平庸之作。只有释辩证的《遇朝主人》较为突出:
钟鼓沸城闉,戎藩遇国亲。神明今汉主,柔远静胡尘。琴歌马上怨,杨柳曲中春。唯有关山月,偏迎北塞人。
8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