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2019-04-26 13:49:23
✒书籍
➧《谈美》《文艺心理学》《建国方略》《孙文学说》
凡尔纳 《八十天环游地球》(Jules Verne: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Days)
《海底二万涅》(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笛福《鲁滨孙飘流记》(Defoe:RobinsonCrusoe)
大仲马《三剑客》(A. Dumas:Three Muske-teers)
《丹谷闲话》(Hawthorne:WonderBook and Tangle WoodTales)
金斯利的《希腊英雄传》(Kingsley, Heroes)
法布尔的《鸟兽故事》(Fabre:StoryBook of Birds and Beasts)
安徒生《童话》(An-dersen:Fairy Tales)
骚塞《纳尔逊传》(Southey:Life of Nelson)
房龙《人类故事》(Vanloon:The Storyof Mankind)
梁任公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咽士披里纯”,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James, TalksToTeachers and Students)
日本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
《十三经注疏》《反恨赋》《上韩荆州书》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安提戈涅》(Antigone)
《诗学法程》、《小说作法》、《作文法》、《花月痕》、《吕东莱博议》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
我最欢喜济慈(Keats),雪莱(Shelly),柯尔律治(Coleridge) ,布朗宁(Browning)诸人的诗集、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Shakespeare: Hamlet),《李尔王》(King Lear)和《奥瑟罗》(Gthello),歌德的《浮士德》(Goethe:Fasuts)易卜生(Ibsen)的戏剧集、屠格涅夫(Turgenef)的《处女地》(Virgin Soil)和《父与子》(Fathersand Children)、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Dos-toyevsky:Crime and Punishment)、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Flaubert:Madame Bovary)、莫泊桑(Maupassant)的小说集、小泉八云(Lafcadio Hearn)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 中国古代审美中“趣”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无论诗、书、画、乐都讲究趣味,并由“趣”生出旨趣、情趣、意趣、风趣、兴趣等一系从属范畴。如王夫之就提倡诗应“亦理亦情亦趣”(《古诗评选》卷五)。朱先生强调“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先生不仅主张人生的情趣化,而且这两本书也确实写得很情趣化、艺术化。“情趣化”首先要有“情”,只有“理”没有“情”难以打动人心,不经过“情”洗礼的纯“理”是干巴巴的、抽象的。
➧ 讲理论、讲道理,而要使人感到有趣味,至少有三点要做到:一是要结合实际事例来解释,使抽象的道理容易理解且不乏味;二是要生动、形象、活泼,有点艺术化的处理,使人读来不但不感枯燥,反而感到新鲜有味;三是行文要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平实浅易的话表述得一清二楚,语言要流畅优美,使人读之如口渴饮甘泉,舒畅无比。
➧ 他所谓“静”,是指“心界的空灵”,有了心境的空灵,才能领略静中之趣。朱先生讲此理时,先引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了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来说明,后又引陶渊明、裕康几首诗解“静趣”之奥秘,读后使人不但在道理上懂得了人生动、静两者不可缺一,更领略感悟到“静”之趣味。
➧ 朱先生明确提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便也无所谓人生”;每个人“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明确说道:“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又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 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 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
➧ 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
➧ 他们的青年读物部最流行的书可以分为四类:(一)冒险小说和游记,(二)神话和寓言,(三)生物故事,(四)名人传记和爱国小说。
➧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 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阪依自然,不当存有慎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肴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
➧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 “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诗,作者姓名佚。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稽叔夜《送秀才从军》。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摩洁《赠裴迪》。
➧ 一派以为美术含有道德的教训,可以陶冶性情。一派以为美术的最大功用只在供人享乐。第三派则折衷两说,以为美术既是教人道德的,又是供人享乐的。好比药丸加上糖衣,吃下去又甜又受用。
➧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 第一个倾向是由边沁的享乐主义(hedo -nism)转到麦独孤的动原主义(homic theory)。
➧ 问理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principle)
问心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heart)
➧ 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和希腊廊下派哲学,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经义文,做我的护身符。
➧ 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肇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地,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茄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 最后,打破偶像,也并非卤莽叫嚣所可了事。卤莽叫嚣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是肤浅卑劣的表征。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泪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 一派以为美术含有道德的教训,可以陶冶性情。一派以为美术的最大功用只在供人享乐。第三派则折衷两说,以为美术既是教人道德的,又是供人享乐的。好比药丸加上糖衣,吃下去又甜又受用。
➧ 著名英国诗人济慈(Keats)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Heard melodies are sweet;but those unheard sweeter)
➧ 人类的意志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现实界,一是理想界。不过现实界有时受我们的意志支配,有时不受我们的意志支配。譬如我们想造一所房屋,这是一种意志。要达到这个意志,必费许多力气去征服现实,要开荒辟地,要造砖瓦,要架梁柱,要赚钱去请泥水匠。这些事都是人力可以办到的,都是可以用意志支配的。但是现实界凡物皆向他心下坠一条定律,就不可以用意志征服。所以意志在现实界活动,处处遇障碍,处处受限制,不能圆满地达到目的,实际上我们的意志十之八九都要受现实限制,不能自由发展。譬如谁不想有美满的家庭了谁不想住在极乐园了然而在现实界决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因此我们的意志就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冲突。
➧ 梅氏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
➧ 英国诗人布莱克(Blake)有一首诗叫做《爱情之秘》(Love夕s Secret)里面说:
(一)切莫告诉你的爱情,
爱情是水远不可以告诉的,
因为她像微风一样,
不做声不做气的吹着。
(二)我曾经把我的爱情告诉而又告诉,
我把一切都披肝沥胆地告诉爱人了,
打着寒颤,耸头发地告诉,
然而她终于离我去了!
(三)她离我去了,
不多时一个过客来了。
不做声不做气地,只微叹一声,
便把她带去了。
➧ 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 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 情意综:在男子则成“俄狄浦斯情意综”,在女子则成“爱列屈拉情意综”
➧ 美感一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二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
➧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 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 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王昌龄的《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
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班婕好的《怨歌行》: 新裂齐执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 月。出入君怀袖,动摇随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飘夺炎 热,弃捐笛荀中,恩情中道绝。
严沧浪说过:“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始有佳句。
李太白的《长相思》收尾两句说: 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钱起的《湘灵鼓瑟》收尾两句说: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温飞卿的《菩萨蛮》前闺说: 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秦少游的《踏莎行》前闺说: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 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 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 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 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了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 灵感有三个特征: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
➧ 意志不坚定,不但谈不上革命,就连争学术自由或文艺自由,也还是空话。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