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5.9 BEAM-CENTRIC DESIGN AN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 章节名:5.9 BEAM-CENTRIC DESIGN AN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 页码:第67页
"支持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的大数量、方向可控的天线单元,是5G NR的一个关键功能。在高频频段,大数量的天线单元主要被用作波束赋形(beamforming),来增加覆盖范围;在低频频段,它们被用于实现全维度MIMO(有时也被称为massive MIMO)和基于空间分离的干扰消除。"
"NR的信道和信号,包括使用于控制和同步的信道和信号,都被设计成支持波束赋形(Fig. 5.5)。用于海量多天线机制的运作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可以从反馈上来的CSI报告——基于下行链路的CSI参考信号,和利用了信道相互作用特性的上行链路测量——中获得。 "
"为了实现灵活性,NR有意识地同时支持模拟式波束赋形(analog beamforming)和数字式波束赋形(digital beamforming,也叫digital precoding,预编码,详见第11章)。从网络功能实现的观点来看,在高频频段,模拟式波束赋形,即在数模转换之后进行波束整形,是非常有必要的功能,at least initially(这里指的是网络部署的初始阶段,还是业务发起的初始阶段????)。模拟式波束赋形产生了一个限制,即在某个特定时刻,用于数据发送或者数据接收的波束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成型,而当同样的信号在多个位于不同发射波束上的OFDM符号上重复时,需要有一个波束扫描功能。通过执行波束扫描机制,任何信号都可以借助一个高增益、狭窄的波束而到达目标覆盖区域。 "
"NR定义了支持波束管理的特定信令,比如用在接收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发给终端的辅助接收波束选择(在模拟式的接收端波束赋形场景)的指示标志。由于天线的数量很多,波束狭窄且波束追踪会失败,因此NR也定义了波束恢复流程,即规定了在什么地方终端可以触发一个波束恢复流程。而且,一个小区cell可能有多个信号发射点,每个发射点都提供波束和波束管理流程,以实现终端移动性的透明化,即不同发射点的波束之间的无缝切换。此外,通过使用上行链路信号,也可以实现上行链路为中心、基于对称原则的波束管理。"
"通过在低频率频段使用大数量的天线单元,在上行和下行链路对用户进行空间分隔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是这需要发射端掌握信道的信息。或者是通过使用一个基于DFT向量的线性组合的高分辨率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或者是通过利用了信道对称性的SRS参考信号,NR能够进一步支持多用户空分复用。"
"为了实现多用户MIMO传输,NR规定了12个正交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而终端可以在下行链路最多收到8层MIMO,在上行链路最多收到4层MIMO。而且,NR引入了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TRS)的配置,否则在高频频段不断增加的相位噪声功率将会降低对高阶调制信号(比如64QAM)的解调性能。 "
托尔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8页 5G概述
1, 开发利用新的高频频段(包括毫米波),为用户提供大带宽和高数据速率;基于sub 6GHz频段...
-
第225页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There is a well-established and to a large extent correct assumption that radio commu...
-
第67页 5.9 BEAM-CENTRIC DESIGN AN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
第68页 5.10 INITIAL ACCESS
初始化接入流程让终端可以找到一个可以驻入的小区、接收必要的系统信息,并且通过随机接入请...
-
第311页 16章
小区搜索的基础是SS BLOCK。基于SS BLOCK的小区搜索还可以应用于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当然此...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