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2019-05-25 15:50:23
一天读完《人生海海》,感觉人又老态了。
合上手机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我的姥姥,姥姥是30年代生人,生在万恶的旧社会,长在站起来的新中国,像书中的爷爷和爸爸,都是经历过抗战、内战、人民公社和文革的人,都爱讲当年的故事,但比书中的他们幸运的是,姥姥还稳步迈入了伟大的新时代。我记得姥爷去世的时候,姥姥在灵堂前说:老头子安心走吧,孩子们都很好。平静地像书中的林阿姨,像没有风吹过的水面一样,但水下还是藏着大海。
姥姥的父亲是做生意的,家境尚可,因而姥姥读过民国的高小,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学历。但是老人家干什么都有会个说法,待人永远和和善善,做事始终以德报怨,过日子是能省则省,请客吃饭却从不小器,教育子女会以身作则,对待神灵则有所敬畏,善恶是非都看在眼里,她就这样小心翼翼、一尘不染地活到了今天。
《人生海海》里说,往事有活下来的自重和惯性。每年寒暑假回家,总是听姥姥讲当年的老黄历,但我根本记不住谁是谁。没有经历过的画面,我就只能往小说里联想,只觉得南北迁徙的故事听起来像《一句顶一万句》,带枪的人的故事像《山本》也像《老生》,文攻武斗的故事像《古炉》和《人生海海》,闹饥荒的故事不多,也不像《1942》那么惨烈,当然还有很多说起来像《丰乳肥臀》和《受活》一般荒诞不经的老故事。可惜姥姥从来没提到祠堂这种场所,可能和她们是从山陕一带走西口来内蒙,家族早已分崩离析有关,所以我无法幻想《白鹿原》和《人生海海》中在祠堂开会的场景。但是姥姥常说她住的村子里有一座庙,我猜肯定有僧人点化姥姥做了大善人,她一辈子积德行善才能如此长命百岁。不幸的是小说里有些人可不这么想,破四旧就敢把庙砸了,癫狂岁月真是造孽。
小时候受姥姥姥爷的和受家长的教育一边沉,姥爷教我仁厚,姥姥教我向善,后来读博也受释家影响比较重,导致自己心态一直不够积极,很容易满足,而且信命。我经常同别人说,命运不是一个词,命是命,运是运。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命。对于婚姻来说,你遇到的最后一个女孩就是命,中间兜兜转转的那些女孩,便是运。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如果它的命是三区,那么你投一区是肯定中不了的,可能运气好会中二区。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命就是一个平凡人,所以我非常知足于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也很感激周围朋友们对我的挂住。即使是那些在我一无所有的落魄时刻选择离开我的人,我也感谢他们,他们让我更加全面的审视自己和世界。《失孤》里的和尚对苦于找儿子的刘德华说: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每一个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施主,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
人生太漫长,有多少现在苦苦执着的东西,占有后却风轻云淡地说:不过如此。我可能永远也不去追寻什么,我能得到的都是走了大运,得不到也很好,因为那就是命。“我命由我”和人定胜天都是唯心主义,共产党人不屑于理会。于我而言,我活得是个念想,这个念想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像作者麦家说的:人生海海,不要在乎悲喜善恶,活着爱着就好。
也许是读贾平凹小说太多,麦家语言显得太剧烈,也许只是我想太多,反正看完小说的晚上,我就失眠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