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
1GN4Z (Spes non confundit)
读过 基本有用的计量经济学
- 章节名:第一章 绪论
- 页码:第10页
对于本书的建议依旧与对于绪论的笔记一样,建议与STATA的应用计量经济学这几本书一起看,这本书弱化了统计推断中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因此对于科研结果的研究/水文造成若干的困难。
这一章总结来说就是给出了因果分析分析的内容、历史的来源(与前言对应的时序文献综述)、以及研究问题的一个框架。
1. 因果关系/因果分析基本就分析两种情况,从结果到原因和从原因到结果,两者互相影响也彼此为对方的立论与实践基础。在研究中,尤其是政策评估研究中,更注重原因到结果的分析,即一项经济干预造成的结果如何。这个有点和流行病统计学的内容相似,其实可以做一个文献的对照参考。
2. 一个统计学的根本悖论,Yule-SImpson悖论,这个还是很值得深入挖掘以提升对于统计学的理解的。
3. 对文献综述来说,主要是两项,
1. Fisher(1935)的随机化实验,Fisher的随机化实验也是整个因果分析的理论基础
2. Rubin(1974, 1977, 1978), Holland(1986)潜在结果框架[RCM],而RCM与后续PART 2中的因果图是等价的。RCM主要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分析结构与分析模式,从潜在结果(R1, R2) 与潜在结果差R1-R2进行对应的分析。
3. Angnst, Pischke(2010), 提到的paradigm shift与可信性危机中提出了以设计为重(理想实验的设计),以随机化实验作为研究的基础,对于潜在结果的建模。对于这一派而言后续就有计量经济学的实验学派。
4. 经济学/因果推断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由四个问题构成,前三项依旧与因果分析有关,分别是确定因果分析的研究问题、理想化实验应当如何设计以恢复出分配机制、利用什么识别策略以达成用观测数据代替实验数据的方案。第四点则是统计充分性的内容,与传统的统计推断与计量经济学中的内容基本一致。
1GN4Z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序言、前言
本书序言是洪永淼老师写的,洪老师算是把这本书的序按照他个人的研究品味与本书的主要议题“...
-
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
-
第33页 第二章:RCM框架
本章援引出的“因果效应”的定义,即RCM(潜在结果框架)(Rubin 1974, 1977, 1978),(Holland,...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