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前言
洛艺思
在读 张岱诗文集(增订本)
- 章节名:前言
- 页码:第5页
中国古典散文自先秦发源,中经汉魏六朝、唐宋,发展到明清,已经进入了其终结期。明清时期散文题材更加丰富,形式更自由,从对政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更多地转向对人生处世、生活情趣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又一个以文体为特征命名的发展时期,这就是文学史上习称的明清小品文。
“小品”一词最早来自佛学,指佛经的节本,本义只相对于“大品”而言,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的区分,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没有严格的明确规定,凡是短篇杂记一类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尽管如此,文学领域通常所称的小品文,主要还是就文体而言,指篇幅短小、文辞简约、情趣盎然、韵味隽永的散文作品。
小品文的渊源追溯到先秦,诸如《论语》、《孟子》、《庄子》等书中一些精彩的片断,似小品的文风;六朝文人的书信、笔记之类,如《世说新语》;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堪称山水小品中的精品;晚唐时期,陆龟蒙、皮日休、罗隐等人的小品问独树一帜;宋朝苏轼也创作了很多类似小品文文体的文章(书画题跋)、宋人笔记。然而,把小品文作为一种文体加以定名,并有大量作家以主要精力创作小品文,从而使小品文趋于繁荣,还得到晚明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有公安派、竟陵派以及同时或其后的屠隆、汤显祖、张大复、陈继儒、李日华、吴从先、刘侗、张岱等。晚明小品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在艺术上极富创造性。清朝的小品文代表作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张潮的《幽梦影》、余怀的《板桥杂记》、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等。明清小品文是中国古典散文终结期时的遗响。
4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