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与张九龄
Lonelymoon
读过 诗人十四个
- 章节名:陈子昂与张九龄
1.陈子昂的感慨是:如果没有机会实现自我,我们所拥有的美质就只是负担。
2.叶嘉莹说张九龄这类诗歌中有中“不假外求”的高贵品质,但我觉得不假外求本身也需要区分。同样是“我不在乎”的表象,也可能来自不同的内因,以枯寂、绝望、愤慨而“不假外求”是一回事,而因为拥有一个自由、活泼、带有一定游戏精神的内在世界而“不假外求”是另一回事。张九龄的诗中有后一种特质。
3.我想,成长还是件值得期待的事。小时候我不是很能欣赏这种更富力量的美,十八九岁时我更认同陈子昂“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恐惧。也许是因为还没有走过幽暗的青春岁月,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因此对他人的目光格外敏感。这种高敏感型的反向形成就是对于“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劳”的感动。因为当他人不能给我及时的肯定时,只能劝慰自己不要在意。何况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太多这样的名言支撑这种清高的防御策略。但矛盾的是,嘴里念着“不为无人而不芳”的,往往暗地里为无人理解而伤神,只有在获得过足够多的理解和帮助之后,才会在背对世界时,都相信那里坐着一些闻风相悦者,才会不太在乎自己到底是一株幽兰还是一株狗尾巴草。
70人阅读
Lonelymoo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王维与李商隐
1.王维与李商隐象征了人生中冷与热,理智与情感的两端,只有投入没有旁观,投入则堕为沉溺;...
-
陶渊明与辛弃疾
1.正是在什么都不缺,能享受孤独的乐趣时,才会产生一种纯粹的情感需要,它唯一的要求就是请...
-
陈子昂与张九龄
-
周邦彦和晏殊
1.晏殊词给人的感觉常常是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百转千回,其中有复杂的感受,可能也有很大的...
-
王昌龄、李白、姜夔、苏轼、朱彝尊、俞樾
1.意思是王昌龄修养比较好,忠君爱国之心压过了身世不平之感。我觉得可能不是,他或许只是天...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