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第三章 上帝
- 章节名:第三章 上帝
- 页码:第137页
我不信仰的上帝,是以任何人或动物的形态,代表了至善,全知全能、关心人类福祉的存在。这是我在运用理性框架时候得出的结论。理性框架是常用的框架。尚没有一种理性的论证能说服我,这样的上帝是存在的。但不代表我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这背后的逻辑是,我不认为理性能够认识一切。理性是人的理性,理性如果可以认识一切,如果理性认识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那人就是高于至少等于所有存在的,那上帝又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企图用理性来认识上帝,最终就会面临这样的悖论。在我所知的范围内,宗教是精神领域的事,是人类对自己的关怀,宗教理念及其仪式和传统的存在,对人类整体和个体而言的价值都是巨大的,为着人文关怀的目的,我不反对任何人信仰宗教。
从原始部落一些敬神的仪式看来,对于他们无力解释而现代社会能解释的一些现象,他们归之于神迹,这样看来,其实宗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包含了人类对理性的执著,对了解未知的追求。对于遥远的未知,当然可以不管,而对于已经作用于自身的未知,宗教是一种解释方式。总有一些宗教可以被认识,然后摆脱神秘。也总有一些未知,可以被纳入宗教中。所以神秘性,是宗教最重要的特征。可以说,宗教的在产生之初,是来源于人类对未知的不安,对理性的信赖,而后才逐渐发展出对人精神的安慰或者维护统治等等功能。未知让人不安,已知让人安心。理性是把未知变成已知的工具,所以即使是宗教,也包含着理性的论证,只是这种论证无限推演下去,还是会抵达未知。但由于够复杂,已经足以阻止大部分人追问下去,疲惫让大家停止追问,只要停止的地方暂时是合理性的就好。所以,宗教作为一门学问,没有问题,把解答宗教关心的问题作为一种毕生追求,也没有问题。
从情感上,我更倾向于相信马克思的宗教观念,认为当下很多人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因为人性的软弱,宗教是人的精神鸦片,相信宗教的人希望借助一个外在的力量来祛除自己的恶,以达到至善。如果没有宗教,自我完善的目的就会变得遥远而模糊,需要复杂论证。
从考察论证的逻辑上,我更倾向于赞同克尔凯郭尔,因为理性无法认识上帝,所以必须有“信仰的飞越”。
从止损的角度考虑,帕斯卡的赌注也是有趣且有道理。他的起点是不同的。他没有追究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他仅对当前是否应当信仰宗教给予指导,以此解释为什么信仰宗教是合理的。他的这种论证方式,放弃了对整个人类的关照,反而更加强调对个人的关怀,不知过去未来没有关系,只要现世能过好就行。
康德的论证也比较有说服力,认为选择信仰是一种纯理性的态度。但他的信仰是一种道德选择。这一论证的前半部分跟帕斯卡赌注有点像,但目的不是个人利益的衡量,二是道德选择。将信仰偷换成道德,那道德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算是偷换了概念。
土豆小王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45页 第一章 哲学问题
讨论是哲学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把我的答案列出来,供其他同学比较。 1.愿意为之付...
-
第63页 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
1.生活是什么?先列出几个可能: a生活是享乐。人有很多欲望,实现了就会感到快乐,如果人生...
-
第137页 第三章 上帝
-
第182页 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
形而上学,是在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一种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世界观),也就是...
-
第189页 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
为什么叫大问题,真的是一些人人自以为都能懂、人人都天天挂在嘴边,但其实都不太懂的问题。...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