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互惠原理?如何避免受其影响?
- 章节名:何为互惠原理?如何避免受其影响?
通常情况下,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就会倾向于尽量回报——互惠原理。
随着人类经历的社会化发展过程,这种互惠原理根植在了我们大脑深处。互惠发生时也伴随产生了亏欠的还债感(人情债)和义务感。
互惠原理如何起作用?
互惠原理通常用来获取他人顺从,人们在政治、商业等领域广泛地、频繁地应用互惠原理以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互惠原理发挥强大作用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让我们产生亏欠感。亏欠感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进一步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违背互惠原理、只知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到社会群体的欢迎的。于是,在强大的社会文化压力下,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的好处,就能轻易地触发我们的亏欠感,让我们容易被操纵,从而完成不对等、不公平的交换。
互惠原理的一般性规则是,如果有人以某种方式对我们行事,我们理应对其还以类似行为。这种原则一方面会使我们主动偿还所接受的他人的善意,另一方面,在别人有所让步时,我们会觉得自己也有义务做出让步,即产生了所谓的互惠式让步。
互惠式让步的实现
互惠式让步实现的方式之一是迫使接受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此外,由于接受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于率先让步,从而推动有益的交换过程。后者也被称为“拒绝-后撤”术,即先提出一个大概率会被拒绝的大要求,然后再提出一个其实是真正目的的小要求,使对方让步并且顺从。“拒绝-后撤”术之所以管用,是因为同时运用了互惠原理与知觉对比原理。在先大后小这种请求顺序的巧妙安排下,小要求和大要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让对方不好意思再次拒绝请求。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拒绝-后撤”术还利用了人类的责任感和满意感。人如果对契约条款感到负有责任,会天然地更乐意遵守既定契约;而人们若是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对手“退让”了,也自然会对这样达成的协议格外满意。如此这般,“拒绝-后撤”手法提高了目标对象履行承诺的频率,刺激人们答应请求,鼓励人们切身践行承诺,甚至使其自愿执行进一步的要求。
如何拒绝
避免受互惠原理影响的可行办法是: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若这一提议另有所图,则可以置之不理。以善意回报善意,完成善意的交换,这无可厚非。但若我们识别出当下情形为对方的销售策略,则可以在心理重新下个定义,轻松拒绝对方的提议,免受互惠原理的影响,不仅没有让步压力,还能摆脱他人有意触发的亏欠感。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