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卢sir (Brown Brown Fighting!!!)
读过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
- 页码:第17页
【持续行动,每天都有借口阻止你前行】
行动往往产生于刺激。但刺激带来的影响又是有周期的。刚得到刺激时,反应肯定最强烈,然后就慢慢消退,直至行动停止。下一个新的刺激出现后,又再来一轮。或者也可能,小刺激逐渐积累至大刺激,在终于爆发后便产生源源不断的行动动力。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等来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反正已经知道,要给自己来上一鞭子,才会往前走。那这鞭子与其交给别人,还不如握在自己手上,自己抽自己。毕竟最清楚你需要什么样刺激的,还是你自己。
再来说放弃。
如果是因为情绪的起伏而放弃,那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归因倾向。把每一个可能影响自己情绪的事件,都用更积极的理由来解释。不管事实如何,至少对自己而言能保持好状态。而好的情绪才能支撑自己更好的坚持下去。
很多人会放弃,就是因为中途在情绪上出现裂缝,然后一点点溃败,直至崩溃。可情绪控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也需要持续行动。
能做到“持续开始—持续放弃”,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持续行动了。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句玩笑话,可如果能善用背后能产生的动力,必也能变成一种信念,让自己真正持续行动起来。
如何做?
忙人也好,闲人也好,可能都会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因为当你闲下来后,又会发现好像每过一会就有一件杂事冒出来。
时间是珍惜资源,对于时间大家的观感都一样,觉得“没时间”。(为何会有这种感觉,也值得讨论。)既然如此,那就想办法找时间啊。再忙的人,一天也是可以抽出一小时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这样做。如果诸多借口,那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有要开始行动的决心。
我们对未来的情况常常高估,以为自己可以的,于是列出宏大计划,结果往往并不可以。比如大学期间,每次寒暑假回家都要塞半箱子书,觉得假期那么长,怎么着也能看几本,可事实上却一本都看不完。除了把行李箱搬上搬下锻炼了体力,也对自己生出了失望之情。
换句话说,全面开始等于全面崩溃。
未来情况是变化着的,所以并不能用现在的情况去准确推断。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在对自我的认识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做计划时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而是要用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法让自己先行动起来。如果能坚持做到每日一小时一件事,时间的复利也迟早会到来。
为了培养自己持续行动的习惯,就应该先做减法,增加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从一件事开始,每天一小时,这就是一个有很强操作性的做法。而且在做计划时不要想得太遥远,先从眼前的三天开始。这能够再次增加坚持的可能性。如果想得太远,却又做得不够,更有可能半途而废。
当开始行动起来后,就会慢慢变得更有掌控感。首先是对所做的事情会越来越熟悉,其次是对时间的把握也会越来越精准。因为行动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埋头做事,对做这件事时自己的行动模式和效率也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记。坚持得越久,把握得就越准确。而这其实是对感知能力的锻炼,在掌握之后还可以用到其他领域。
所以,持续行动不仅仅某一种技能的提升,更能带来全面的认知升级。
而既然是持续行动,那就一定要每天做!
关于是否要日更这个问题,自己以前也纠结过。而纠结的结果果然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从日更到隔日更,就好像是给自己留了后路一般,好像这是一件并不怎么需要用力的事情。这样的心态一旦形成,自己就只会越来越放松,越来越不重视,直到无法在继续。而最糟糕的是,在决定放弃的那一刻也觉得是理所当然。放弃得如此轻松,让之前的信誓旦旦也显得可笑。
所以,既然要做,那就一定要每天都做。就用“一小时法”,每天留出特定时间来做一件事,就在那一小时内集中完成。可以按照情况调整任务量,时间充足就多做点,时间不够就少做点。但一定要保证一个基本量,再少也不能低于这条底线。
卢si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引言 持续行动是永恒话题
【持续开始,持续放弃】 自己也好,他人也好,已是见怪不怪的“常态”。 从小就想写日记,但...
-
第1页 第一章 先行动,再思考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 听过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 因为你只是“...
-
第17页
-
第57页
【你和他的差别,在于脑力】 也就是遇事有没有多想一想的问题。 想到以前常听到的一个职场故...
-
第65页
【只要能到达,哪怕是弯路】 “不能走弯路”这样的想法,其实才是弯路。 别怕走弯路,因为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