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
- 章节名: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
- 页码:第102页
近年来,学者们对为何货币不是潜在现象的中性信号,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因果要素这个问题进行了扩展。如果债务以名义价格结算,那价格的通货紧缩将导致无力偿还债务。批评者通常反对说,这只不过是把钱从一个团体(债权人)转至另一个团体(债务人),而并不反映总收入的下降。但如果债权人因此无法放贷,无法去接近一个犹豫不决的项目,即便这个项目本来能够增加总的财富或生产效率,那这些名义上的货币移动就真能够发挥影响了。通过这一因果链条,提高的生产效率却能够导致经济的衰退——即凯斯特勒悖论。 引自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
50人阅读
Zophiel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8页 比较不同的资本主义模式
由于以阶级为基础的观点困难不少,于是20年后,学者们开始发展出一个新的观点,既能解释有关...
-
第87页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
虽然那时候有关生产过剩的解释中大量涌入了符合凯恩斯理论的解释,但凯恩斯自己却没有创造类...
-
第102页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需求侧理论
-
第249页 美国的对抗性管制
在试图解释对抗性法条主义时,卡根引入了国家文化因素,这种文化珍视在法庭上挑战政府的自由...
-
第317页 信贷国家与福利国家之间的权衡
20世纪早期出现的金融管制包含了三个特征,而从比较的视角看这三个特征很独特:破产不受约束...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