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 页码:第2页 2019-10-22 12:44:10
P2
“你告诉妈妈,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健康和欢乐,总有什么不幸的事在等着他,他不可能逃避死亡,尽管曾经有过马其顿王朝的亚历山大大帝一应该对一切都有所准备,把一切所发生的都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不管这多么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译者说 在去世前半年的1904年1月8日,他给在尼斯度假的作家蒲宁写信,最后的问候语竟是:“请代我向可爱的、温暖的太阳问好,向宁静的大海问好。”记得当年读到这里,我心里不住地对自己说:契诃夫真可爱。
P5
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面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P14
我深信,只要俄罗斯还存在森林、草原、夏天的星空,只要鹬鸟还在叫唤,麦鸡还在啼哭,人们便不会忘记您,不会忘记屠格涅夫,不会忘记托尔斯泰,不会忘记果戈理。
P16
当朗月升空,大鱼从水中探出头来的时候,我们居然不会喝酒,那种尴尬无异于我们不会读书一样。
P20
我们不必假充内行,而是要痛痛快快地声明,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只有傻瓜与骗子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P27
您不妨去写写一个青年人的故事,他是农奴的后代,站过店铺柜台,进过教堂唱诗班,后来他上了中学和大学。他从小受的教育是服从长官,亲吻神甫的手,崇拜别人的思想,为得到的每一块面包道谢。他常常换打,外出教书没有套鞋可穿…您写写他吧,写写这个青年人是如何把自已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地挤出去的,他又是如何在一个美妙的早晨突然醒来并感觉到,他的血管里流的已然不是奴隶的血,而是一个真正的人的血。
P28
自由乃是契诃夫的核心精神诉求,所以他说:“幸福的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所以他的那篇最有名的小说《套中人》里有了这样的抒情插话:“啊嘿,自由,自由!甚至仅仅是对自由的某种暗示,甚至是对自由的微小希望,都能给灵魂插上翅膀,难道不是这样吗?”
P29
不要雕琢,不要磨光……简洁是天才的姐妹。
P36
契诃夫要献给柴科夫斯基的新的小说集是《忧郁的人》 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另一位俄罗斯大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也是契诃夫的崇拜者。他的研究者说,最让这位作曲家倾倒的,是“美妙的契诃夫的音乐性”。 在柴科夫斯基爱读的契词夫小说中有发表于1887年的《幸福》,写两个牧人和一个管家在草原上幻想幸福。而草原的天籁在契诃夫笔下成了诗一般的交响: 在朦胧的、凝固似的空气中,飘荡着单调的音响这是夏天的草原之夜的常态。蟋蜂不停地发出唧中声,鹌鹑在鸣叫,离羊群一里开外的山谷里,流着溪水,长着柳树,年轻的夜莺在无精打采地啼啭。
P41
这不是我的过错
我们的全部生活
都由上苍给我们安排
P65
我不准备结婚。我现在想变成一个秃顶的小老头,坐在一个很考究的书房的大书桌后。
P67
在这种天气的影响之下,很多冷漠的人变成了冷酷的人;很多善良的人、胆怯的人,因为整周甚至整月见不到太阳,便永远丧失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
P71
已经闻到秋天的气息。我爱俄罗斯的秋天,秋天里有某种特别忧郁的、亲切的和美丽的感觉。真想和大雁一起飞到什么地方去……
P75
如果我是医生,就需要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个文学家,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而不是困在这个小特米特洛夫卡,和一只猿待在一起。需要哪怕是一小块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是一小块,而像这样被关在四堵墙里,没有大自然,没有人群,没有祖国,没有健康和食欲的生活,不是生活…
P80
在乡村生活有诸多不便,已经开始了恼人的泥泞。但在大自然中有某种神奇的、特别感动人的东西,它用自己的诗意补偿了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每天都有新鲜事,而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妙。椋鸟飞来了。四处水声潺潺,在白雪融化了的地方已经长出青草。白天很长。你好像是生活在澳洲这样的天边。心情很安宁,很自在,也充满生趣,因为你不为昨天惋惜,也不为明天担忱,这样,远处的人你都觉得是好人。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从城里来到乡村,不是为了躲开人群,而是为了躲避虚荣心,这种虚荣心在城里人身上常常是没有道理的和很出格的。看着这春天,我真希望另外一个世界上存在天堂。 译者说 几天后的1892年4月29日,契诃夫在给女作家阿维洛娃的信里又抒发了他对春天乡间的美好感觉:“现在乡间很好。不仅是好,甚至是美妙。真正的春天,绿树成荫,天气暖和,夜莺在歌唱,青蛙在喧闹。我没有钱,但我是这样想的:富足的人不在于他拥有很多钱财,而是在于他现在具备条件生活在早春提供的色彩斑斓的环境中。” 契诃夫一直认为:亲近大自然是人幸福的一个条件。
P82
我已经是个苍老的年轻人,我的爱情不是太阳,无论是对于我本人,还是对于我爱着的小马,都成不了春天的气候!丽卡,我热烈爱着的,不是你,在你身上我爱着我过去的痛苦和逝去的青春。
P87
我的灵魂追求高远与宽阔,但我又不得不过一种狭窄的钻进讨厌的钱眼里去的生活。再也没有比小市民的生活更庸俗的了。这种生活充斥着渺小的物质享受、荒唐的高谈阔论和谁也不需要的小恩小惠。我的灵魂在痛苦,因为意识到我是在为金钱劳作,金钱成了我事业的中心。这个痛苦的感觉与正义的感觉串联在一起,让我认清我的写作是一项不体面的劳作,我不尊重我写的东西,我为自己感到沮丧,略感欣慰的是,我还有医生的职业,不管怎么说,我行医不是为了钱财。应该在灰色的生活环境中自我救赎,从自己身上剥去一层皮,然后生长出新的皮肤。
P91
医学是我的合法妻子,文学是我的情人。
P94
越是遇到情感色彩浓重的场面,下笔越是要冷静,出来的效果也越有情感色彩。不要给文学撒上糖粉。
P95
怎么办?咱们出版一本什么书?我手痒了。我爱摸墨水瓶像是寄生到了文学身上,年岁越大,到纸堆里去讨生活的愿望越加强烈。如果我有一百万卢布,我想我能出版一千种书。 译者说 契诃夫说“出版一千种书”,别以为都是大部头。有个叫马尔科斯的书商后来曾就“怎么出书”这个问题征求契词夫意见,契诃夫的回答是:“我只有一个意见,书越薄越好。”
P99
多么美妙的十月!在树林子里真是美妙无比。在书房里很难坐得住,像有只小母狗吸引着我往外走…… 森林在成长。 我在花园里栽种了上百株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鸢尾花… 译者说 这让我想起俄国白银时代著名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一句诗:“我既是园丁,我也是花。
P103
我不能自己写自己。
对于生活的自由而深入的思索,和对于人世间无谓纷扰的蔑视——这是两种幸福,人类最高的幸福。
P108
与大自然的亲近和闲适乃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P110
再没有比世俗的生存斗争更乏味和缺乏诗意的了,它剥夺了生活的快乐,而让灰暗的俗气弥漫开来。
P116
如果您愿意,我可以结婚。但我有条件:一切都应该照旧,也就是她应该住在莫斯科,而我住在农村,我将去看望她。日复一日的幸福,朝夕相守的幸福—一我忍受不了。如果有人每天对我用同样的腔调说同样的事情,我会发疯的……我答应当一个好丈夫,但求您给我一个这样的妻子,她像一个月亮,不会每天都出现在我的天空……
P129
柯罗连科,俄罗斯著名作家。一则关于契诃夫的流传很广的轶事,就出自他的回忆录: “您知道我是怎么写我的短篇小说的吗?………您瞧他(契诃夫)瞅了一眼桌子,顺手拿了一样他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原来是个烟灰缸,把它放到我的面前,说:“如果愿意,明天就有一篇短篇小说……标题是《烟灰缸》。
P131
是的,我的《海鸥》在彼得堡的首演遭到了惨败。剧场里弥漫着敌意,空气被憎恨挤压得使人喘不过气来,于是我——按照物理学的原理,像一颗炸弹似的飞出了彼得堡。
P140
契诃夫对生死有个比较达观的认识,请看他的小说《三年》里两个小说人物(拉普芦夫和亚尔采夫)对于生死的讨论: 他们谈起天来,谈到死亡,谈到灵魂的不朽,谈到死后怎样升天,飞到火星上去,永远闲散而幸福,尤其是可以用一种新的特别方式思想,跟地球上的思想方式不一样,那真是妙得很。 “谁也不想死,”亚尔采夫轻声说,“没有一种哲学可以使我情愿死掉,我把死亡纯粹看作毁灭。谁都想要活着。” 契诃夫大概是倾向于亚尔采夫表达的这个生死观的。但在蒲宁的回忆录里,记录了契诃夫对于“永生”的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据蒲宁回忆,契诃夫常说:“永生是一种谎言。”但他又多次说:“永生是事实。”
P163
我年岁越大,生命的脉搏在我身上跳动得越有力。
P175
为了表现一个特定的行为而耗费最少数量的动作,这就是优雅;而在您的行为呈现中却让人感到有多余的动作。 景物描写很有艺术感,您是个真正的风景画家。只是常常使用拟人化的手法,什么大海在嘴息,天空在眺望,草原在休闲,田野在细语,在言说,在叹息,等等—一此类用语会使描写变得单调,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腻味,模糊不清。景物描写的鲜明性与表现力只有依靠简朴的句子来达到,比如“太阳落山了”,“天黑了”,“下雨了”这类简朴的句子。比起其他的小说家,您理应更喜欢这种简朴。
P182
译者说 说起暖和的天气,特别是说起大自然的造化,契诃夫总是眉飞色舞的。 这封信里,契诃夫兴致勃勃地讲他在雅尔塔新居的花园里植树的情景。植树是契诃夫一生向往的赏心乐事,也契合他的精神追求。这样,我们就能更会心地去读他的名剧《万尼亚舅舅》里那段关于植树造林的台词:当我走过那些被我从伐木的斧头下救出的农村的森林,或者当我听到由我亲手栽种的幼林发出美妙的音响的时候我便意识到,气候似乎也受到我的支配,而如果一千年之后人们将会幸福,那么这幸福中也有我的一份贡献。
P208
我害怕托尔斯泰死去。如果他死去,我的生活会出现一个大的空洞,因为第一,我爱他甚于爱任何人;我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所有的信仰中唯有他的信仰最让我感到亲切。第二,只要文学中存在托尔斯泰,那么当文学家就是一件愉快的事;甚至当你意识到自己毫无作为时,你也不感到可怕,因为托尔斯奉正在为所有的人写作,他的作品满足了寄托在文学身上的那些期望与憧憬。第三,托尔斯泰坚实地站着,有巨大的威望,只要他活着,文学里的低级趣味,一切花里胡明,俗里俗气,病态的如诉如泣,骄横的自我欣赏,都将远远地、深深地淹没在阴影中。只有他的道德威望能够将所谓的文学倾向和潮流固定在一个相当的高度上。如果没有了他,文坛便成了一个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或是一锅稀里糊涂的稀粥。
P247
谁没有在意大利住过,谁就没有在世上活过。
P277
契诃夫也把11月5日去看望托尔斯泰的情形说给了蒲宁听。蒲宁的回忆录里有如下记载: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您知道吗,不久前我在加斯普尔看望了托尔斯泰。他在床上躺着,但说了好多话,也说到了我。我正要起身告辞,他拉住了我的手,说:‘吻吻我。’吻过之后,他突然迅迷地把嘴凑到我耳边,用老年人的急速语调说:“但我还是不能容忍您的刷本。莎士比亚写得很坏,而您写得更糟!” 按:巴尔蒙特,俄国诗人,代表作是《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它这样开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蓝天…”爱伦堡在《人、岁月、生活》中说他自己当年开始写诗的时候,“曾希望见到那写下了“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的人”。在那不堪回首的艰难时代,画家黄水玉意外读到“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这句诗,竟不能自已,蒙着被子哭了起来。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