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第七章 盛世的崩塌
- 章节名:第七章 盛世的崩塌
- 页码:第204页
如果说专制政治的经济原则是剥削与压榨,那么操作秘诀就是控制与压迫。皇帝控制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压迫着整个社会。一旦高压减轻,则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剧烈反弹。随着官僚体系的废弛,乾隆晚年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皇帝熟知官员们往往既图敢言之名,又不肯得罪人,所以其议论读起来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细究起来,却不牵连具体的人和事。(官员们的狡猾再次体现。)
皇帝的拒谏之心已显露在字里行间,最聪明的应对无过于及时转舵,回复说自己并无证据,建议也确实荒唐,经圣主教育已经恍然大悟,等等,虽然丢了面子,却可以安全保身。(为官的圆滑,和取悦体现的淋漓尽致。)
尹壮图毅然上疏,完全是出自一片拳拳忠君爱国之心。然而,他粉碎了乾隆头脑中的盛世幻想。所以乾隆收拾了他。(可见,表忠心和报恩情一样,都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一股子心肠好就行的,每个人都喜欢听顺承的话,并不喜欢听实话了解实情。所以要学会委婉表达,说话之道。)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越是曾那么酣畅淋漓的品尝过青年快乐的人,越是难以抵受晚年的凋零之苦。
专制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揣度上心、投其所好的好手。事实上,他们用在工作上的心思远远没有用在琢磨皇帝好恶上的精力多。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乾隆与和珅第一次交谈觉得和珅,年轻人语言流利而得体,态度恭敬而从容。
人到老年往往更加欣赏年轻人的干练和活力。
和珅天资出众,年轻时就读于咸安宫管学,课程包括经史,少数民族语言、书画、武功骑射和火器。和珅大部分功课都相当出色,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经史典籍无不涉猎,文字功夫出众,并且武功骑射基础也相当不错。除了学业出色,业余兴趣十分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当时的大诗人袁枚则这样夸赞和珅“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
更让老皇帝感觉舒服的,是他的情商高于智商,与人相处总能使对方感觉愉快。(情商就是使对方愉快的能力。更高的情商是使双方都愉快的能力。)
英使马嘎尔尼曾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长期执政的人容易形成一种“权力幻觉”,权力成为一个洞穴,而这个权势人物就成为穴居人。他是自己权力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力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机制,它自动地过滤掉错误的信息,输入正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无法对自己的力量形成恰当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皇帝做事,向来注意既要达到目的,又要笼络人心。
盛世君主,一是要政治才能出众,二是要自制力超群。
盛世难以出现,更难以保持。盛世的前奏是衰世,结局也是衰世。
纵观中国历史,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集于一身,理智与膨胀合为一体。他们既是辉煌成绩的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如果一个人自己捂住耳朵,捂住眼睛,那么他便可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欢乐不止。这其实也是一种自信心的疗法,不要过多的去吸收负面信息,这可以保证心情的好多舒畅时间。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值得吸收,选择性吸收积极的信息可以帮助自己塑造更加健康的心理。)
进步只有当一个人确信不受干扰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时才能发生。
蓝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92页 第五章 盛世之巅
乾隆的治国理政方式
-
第130页 第六章 文字狱
乾隆的“文字狱”充分体现了任期制的必要性。 摘抄: 一,文字狱 韩非子说得好“太上禁其心,...
-
第204页 第七章 盛世的崩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