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青岛要塞之战
- 章节名:青岛要塞之战
- 页码:第58页
纠正几个小错误并补充一些信息。
1. 本章多次提到的“黑鼬(Iltis)号”和“伊尔奇斯山”“伊尔奇斯炮台”其实是同一个词Iltis,德语欧洲鼬的意思(欧洲鼬皮毛是黑褐色的,但没查到有“黑鼬”这个叫法)。山名即是纪念1896年在黄海遇风暴沉没的同名军舰。该舰在甲午战争中救援过被日军击沉的高升号,受到过当时中国政府的嘉奖。另有同名兵营。
2. 日军在崂山的登陆地点,近年有新的考证不是仰口。具体位置待补。
3. 青岛的各大炮台及防御工事的现状可参考纪录片《青岛要塞》,其中俾斯麦山(现名青岛山)炮台的地下指挥所现已辟为纪念馆,可参观。
4. 奥匈帝国参战的“伊丽莎白皇后号”的名字指的就是广为熟知的“茜茜公主”。
5. 乘飞机离开青岛的普吕肖夫上尉降落地点是现在的连云港。他回国后出版了自传在当时轰动一时。国内已翻译出版,书名为《一个德国飞行员的冒险之旅》。
6. 德军战俘被押往日本的战俘营,在战俘营组织足球队把日本人踢得懵登转向,还举办德国展览会,当地人蜂拥参观。战后大部分战俘被释放回国,少部分留在日本经营买卖,有家战俘创办的蛋糕店一直营业至今。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7. 本章结尾部分的叙述“日本在攻占青岛之后迫于压力,将青岛归还给中国,但是依然占据着胶济铁路,并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政府以及国民的反对,企图确立在青岛的统治地位,并将以前德国在青岛享有的一切特权全部转交给日本”似乎收回青岛在1919年之前,事实正相反,日本“顶住各方压力”一直到1922年才把青岛交还中国的。
4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