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阅读宗师
读过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 页码:第1页
联读版#速读二进制# 0/禅熵:降低期望值(Zenentropy) 1/心流:关键词脑暴(Flowstorm) D6 (年度全案小班制《学霸联机协作:亲子速读×超限学习力》∞《读家教练认证:心读·树读·联读·深读·心联网读》4893-4902/25000本“终身阅读长征录”) 30/1800 《两汉两罗马》易中天 全书字数:118千字 速标时长:6分钟(23040字/分钟) 心读指数:★★☆☆☆ 定价:35元 书摘: 罗马的政体设计确实精巧而高明:执政官,元老院和人民大会,分别对应着君主制,贵族制(或寡头制)和民主制,可谓集三种制度的优越性于一身。 当然,罗马并非没有问题,他们的问题是: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变成超级大国以后就再难实行,此外,元老院的精英性质和奉献精神没有制度保障,执政者从任期一年的执政官变成终身制的皇帝,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此,只要把人民民主由直选制改为代议制,给执政者,无论他叫总统还是国家主席,一个合适的任期,再解决元老院的组成问题,几乎就是最不坏的政体。 更重要的是,罗马的共和精神和法治观念,恰恰是现代文明最需要的,事实上,只要坚持共和,坚持法治,则无论人民民主,抑或君主立宪,都是现代文明。 公元166年,也就是罗马使团访华那年,桓帝指名道姓以党人罪名逮捕200多人,判处终身禁锢,史称“党锢之祸”。 让桓帝没有想到的是,党锢之祸给受害者带来的却是崇高的荣誉,太学生和知识界开始给他们做排行榜,名誉最高的叫三君(意见领袖),其余则有八俊(俊杰),八顾(楷模),八及(导师),八厨(慈善家)。 这些人统称名士,也叫清流。 宽容是罗马文明的精髓,也与共和,法治相匹配,没有共和与法治,就没有罗马,没有宽容和开放,就没有罗马文明,因此,基督教只能改变罗马,不能拯救罗马,他不是罗马的救世主,而是罗马的掘墓人。 中华帝国显然比后来的罗马更宽容,道家思想从来不曾被视为异端邪说,佛教几经起伏也站稳了脚跟。 唯其如此,罗马帝国亡,中华帝国存。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明确规定,联邦议会不得立法设立国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尽管当时的美国人多为基督教。 信仰的自由,比信仰更重要。 在世界历史上,中华和罗马都堪称独树一帜,其他那些帝国,亚述,迦勒底,波斯,马其顿都由一个或几个伟大征服者建立,中华却由邦国而帝国,罗马则由共和国而帝国,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自己成长的。 中华是礼,罗马是法。 后来,战败国也像在波斯一样被设为行省,治理的方针却一如既往:根据关系的亲疏和表现的好坏给予不同的权益。 罗马手中的牌,是公民权。 公民权不是基本人权,因此可以授予,一旦被罗马授予公民权,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将受到法律保护,如果被侵犯,罗马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罗马的方针却是分而治之,有的授予罗马公民权,有的授予拉丁公民权,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有一些干脆没有公民权,不过,他们也享有充分的自由,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和习俗,也不用学拉丁语。 这才真是和而不同。 君士坦丁成为罗马皇帝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发布《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在罗马的合法地位,二是把帝国的首都迁到了东方的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又三年,罗马帝国分裂,首都在罗马的叫西罗马帝国,首都在君士坦丁堡的叫东罗马帝国。 此后25年,中国的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半个世纪后,西罗马帝国亡。 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古制颁示天下,臣民遵守。 王莽称帝之后,改革全面展开。他愤怒声讨过去几十年的不公平,下令大地主将超过法定数量的田产给农民,禁止土地和奴婢的买卖,稳定物价并提供低息贷款,削减官员的薪水,降低王侯的规格,实行盐、铁、酒类和铸铜的国营。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减少了宫廷的开支。这就是王莽的变法和改制。毫无疑问,他的动机应该是良善的,难怪有人称他为“最早的社会主义者”。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