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手 / 史蒂芬·芬克 安娜贝尔史蒂芬
一件产品、首先要让手艺人从心底享受制作它的过程;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办法来打动购买使用它的人了。但要保持悦己的初心而不解是最难的。史蒂芬之所以能做到自有根由,是因为他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東后,十四岁便到木匠手下当学徒。徳国纯熟的手艺人培养制度早已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世袭制。自愿,是手艺人原初的动力。史蒂芬的师父是位老实人,性情温和又明快,史蒂芬从师父那里切身体会到了工作带来的愉悦。当时史蒂芬口吃严重,几乎无法与人交流。在他掌握了一些技艺后,师父允许他在工作结束后自由地使用木工合。有一天晚上,他从手下的形状里看见了自身,知道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能通过一件作品将自己与他人相连。之后,他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情,我也是这样第一次找到了自我。能表达的自我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但一旦形成后,我只需淡淡微笑,与不断生成的新的自我相遇便好了。 当然,史蒂芬作为一名手艺人,技术无可挑剔,产品外观完美,功能也实用。可他并不满足于此,我想,这正是史蒂芬的可贵之处 “孩子们把我做的笔拿在手里认真看,目光纯粹,他们没有专门知识也没有经验,也能理解笔的好。这种好,是木头的魅力,是形状简洁的魅力。不带什么偏见和私心。。。 引自 人之手 / 史蒂芬·芬克 安娜贝尔史蒂芬
4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