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里,温暖相随
"他们是被压迫的人,反抗后成了压迫别人的人。“当仇恨的种子深埋后爆发,当复仇的时机靠近并成熟,当复仇的念头燃烧到炙热,一切,都那么疯狂。
他们忘了,恨的缘起,他们忘了关于仇恨那颗种子的本来面目。他们忘了,他们信奉的”自由、博爱“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切,都与他们的想法背道而驰。
不计一切地推翻王权与贵族,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个所谓的贵族人士——不管那个人的内心有没有装过平民,不管他的行为有没有帮助过平民,甚至对每一个怀疑的人任意杀戮。把律法、道德、公义、良知统统抛弃,只是任由心中的那团仇恨的烈火熊熊燃烧,直把繁华烧成干涸。
读到最后一句,你才能真正了解狄先生开篇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睿智的时候,这是最愚昧的时代。”如果说“自由、博爱”的美好愿景是被压迫的平民的觉醒,那这是睿智的,如同未开化与开化。但这种觉醒后,疯狂地、颠覆一切、不惜毁灭一切、不顾后果的种种残暴、残忍,那不是愚昧又是什么?法国大革命那种革命之火把所有人都卷了进去,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是不是无辜,不管你心存怎样的理想,到头来,都只能被动而无奈地随波逐流。没有人可以计划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
那些孤独,深入骨髓
他们都有孤独的灵魂。这种孤独的第一层是,大家都有的孤独,无法相信别人的孤独。就算挤在小小的邮车里,就算同为旅人,仅有的三个人,哪怕是赶车的和所谓的警察,谁知道对方是不是密探,谁知道对方会不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甚至同为叔侄,都难以建立信任。每个人,只能孤独地活在自己的灵魂里。
孤独的第二层是:绝望。天地间,自己是那个孤独的存在。前途前景均是茫茫,唯有浑浑噩噩地得过且过。卡顿的人生里,遇见露西之前,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遇见露西之后,懂得了存在,却是无法掌握的存在。
孤独的第三层是:绝境。马奈特医生在巴士底狱关了十几年的孤独,达内在回到法国后被投进秘密监狱,生死难料的孤独。
人与人在孤独中织成一张张网,有的网织成了温暖,有的网织成了毁灭。前者是马奈特、洛西、卡顿、露点西。后者是复仇女。
水深火热里,总会有光
那个压抑黑暗的年代,每一天都令人喘不过气。可再水深火热里,也有光。
那光,是主仆之情。马奈特被关了十年,最后是他的仆人不顾任何危险收留了他。
那光,是怜悯之情。达内原本是世袭的候爵,可出于对平民的怜悯他放弃了继承的产业,把它们全部分给平民。
那光,是朋友之情。洛西与马奈特原本只是顾客关系,却为了那一份缘。数年前保障了他女儿的安全,数年后,又从伦敦去巴黎救他。
那光,是宽恕之情。马奈特明明知道达西是仇人之后,他的巴士底狱之灾,他妻离子散之痛,他那些不见天日的时光,都是达西的父辈造成的。可他选择了宽恕。不仅仅是为了女儿的幸福,更因为他知道,那不是达西的错,父辈造的债,没理由让毫不知情、更从未参与的达西来还。
那光,是替死之情。卡顿与达内谈不上多大的交情。甚至在达内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都没有想到过他。可卡顿选择了愿意替他去死。因为露西。是露西给了他生活的乐趣,他不忍看到她伤心难过。他自己孑然一生,了无牵挂,宁愿把那个生的机会,留给他最爱的人的丈夫。
那光,是希望之光。卡顿在行刑前,遇见了一位同样即将行刑的那女子。那女子,是千千万万个无辜受死的人中的一个。奇妙的事,她竟只一眼就认出了卡顿是替达内死的(她是怎么知道的?狄先生没交待。但我有一百个问号。)与卡顿的短暂交谈与握手的温度,冲散了她心中所有的忐忑和不安。她从容赴死。死前说,有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妹妹。如果我的死,能够换来她的幸福平静生活,那我是愿意的。这个只出场一瞬间的女人,如此聪慧,如此大义,如此令人心疼。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