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莱波特论如何阅读《芬尼根守灵夜》。
虽然自詹姆斯·乔伊斯《芬尼根守灵夜》全面完工已经一年多过去了,但读者对这部著作的熟悉程度,比起本书在过去15年间以《进展中的作品》为名陆续发表的片断来,并没有多少改观。一切迹象表明《尤利西斯》的历史正在重演。就是说起初人们无法理解,然后逐渐有所理解,最后给予盛赞,不过这一回速度要慢多了。迄今为止这部著作还只限于为那些在文学界愿意在常规道路之外探索的人们所知。
...
这部著作迄今未被小说作品的热情读者所接受,其实并不奇怪。书评家们对他们说此书无法读懂。说读《芬尼根守灵夜》十分费力是不可辩驳的。说无法读懂就不对了。“花上时间去读”是绝对必须的。
上述这些论调是针对严格的现时而言的。杂志上的评论,从整体上讲,比报纸上的评论略好些,但也好不了多少。最好的评论刊登在学术刊物。
....
要读《芬尼根守灵夜》 ,首要条件是改变一下阅读习惯。“花上时间去读”是其一,或者说“不必急着读”。乘坐公共汽车时或者在火车站等车读这种书是不行的。你必须找到一个什么地方,在那儿笑出声来也不必害羞,能自言自语地说“啊” ,或者能十分得意地把自己刚刚发现的新鲜内容读给一个很爱听你读的人,最好是个女的。找到一把舒适的椅子。什么其他事都不做,这是最起码的。再来上一杯烈酒就会更有帮助。
还有,读的时候不能像“读一种外语要逐字去翻译”那样,等等,等等。这是万万不可做的。如果你对做这种事有一种学者瘾的话,那就等你完全理解这本书究竟是什么之后再开始——美的享受。你不必要有乔伊斯先生的博学,就像你不必先有了贝多芬先生接受过的音乐教育才去听他的第五交响乐。你也不必像福特.麦道克斯·福特先生所表明的那样。非要在他们打曲棍球、不喝啤酒而喝吉尼司酒的地方长大。只要对中西部教育过程中能涉及到的知识了解一些就可以开始了。
第一条规则:心情放松,读时应认为你读不懂的部分无关紧要。这部书具备两种成分:音乐章节和幽默,有关这两方面并无神秘之处。该书所提供的这两种因素比任何其他书都要丰富。而且读者每读一遍都会发现更多。这正是其乐趣中的重要部分;然后“理解”才会随之而来。
打开书我们就会读到:
河流,经过夏娃和亚当的河流,从河岸的拐角弯向海湾,又经过一个大幅度的环绕,把我们带回霍索城堡和郊野。
仔细审阅一下这个句子的组成部分,会使读者对下面即将读到的内容有所准备。同时也会使读者熟悉两大主要困难的性质: "情节”和讲述方式。“情节”是通过一个梦反射出的人类的普遍历史,做梦者的潜意识可随意具有所有的文学知识。其讲述方式可以极其充分地运用最丰富的联想、词汇的原意、口头的和心理的起源、音节的联想含义。实际上,包括语言在其进化史上所获取到的一切具有美学价值的内容。
第一个词为乔伊斯叙事过程的一种手段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说明:词汇或音节的简约混合(混杂,如果你坚持的话! ) ,这样,词和音就能比正常使用情况下提供更多的含义。
说到这里,我们还有第二条规则。就是对所有段落放开想像力,并考虑它们所提供的启示,从这些中间选出看来是与其相关的内容、很快。出乎读者喜悦的惊奇,他就会发现他对此后文章的想像的产物,并能产生出一种对小说从来没有梦想过的内心接受和反映的交互作用。
乔伊斯在这儿所给的是一种有关思索进程最有趣的题材的怪诞表现。人类的进程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受到反复将它送回到其荒野的起始的一种内在破坏力的制约,这一点在整个世俗的和基督教的文明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对此进行过认真考虑。斯的方法是一个艺术家将其以喜剧同时也是悲剧的手法进行反映。
在第一段中我们得到了整个故事的骨架。它是在这一部十分浓缩的书中将要出现的内容的粗略概括:人类的历史,文明的兴衰,他们的国度和家庭。
要了解维柯为阅读《芬尼根守灵夜》所提供的基础,就要花时间读一下《审视詹姆斯·乔伊斯》这本书,这是一本对乔伊斯本人非常着迷的一些作家所著的论文集。在这儿只说一句,维柯暗示按照他关于人类历史照这种周期不断循环的观念去写人类的普遍历史,即原始人由于受到雷电的惊吓,而产生出宗教和泛神论。社会出现,专制随之发展,洞穴是城市的原核,封建主义随之而至,后来又被民主政治所取代。民主堕落为无政府主义,而后又受到复辟的君主制的遏制。其最后阶段是内部崩溃,然后一个新社会重新诞生。维柯对语言、诗歌和神话的起源有十分深邃的理论。而对这一切乔伊斯都加以运用。
从第一个句子得知故事的轮廓并对其叙事方式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就立即进入到伊尔维克的梦中,此时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关于一个人生活的细节。此人似乎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存在过,但此时对他的偶尔所在之处感到极度困感。他的词汇量极大,包括正在使用的、已经消亡的和尚未造出的几十种语言,再加上曾经产生过的所有俚语大全,涉及昨日曾在纽约、都柏林、伦敦、巴黎和芝加哥街头最时髦的表达方式。伊尔维克是曾经到过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经历过一切但什么都不曾忘记。
在第二段我进入到他无所不包的梦中时,他是"Sir Tristram, violer d'amores,fr‘’over the short sea".
这种投射和转换的便利是梦中生活和无意识思想中人人皆知的现象。然而伊尔维克的梦比起弗洛伊德和斯特克尔医生所分析过的任何一种更便捷、更牵强。问题是乔伊斯是否给了他都柏林的酒店老板这位人物以象征性的技能,这是他不能回答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会想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正是乔伊斯所取素材之庞大才使得这本书如此难读。但也正是这点丰富了此书的内容并给它以独特的个性。也是这一点给了本书比任何其他著作更多的内容。当然其结果若不是由于这部著作的结构编织得如此准确,只能是一大堆语言的堆积和一座摇摇晃晃的通天塔。他将书中所有的细节都联系在一起了。虽然伊尔维克在宇宙中四处漫游,所有他与明显同他生活经历无缘的事物之间的认同,却来自他潜意识中的欲望,来自他的家庭生活,他的生意,他那灰溜溜的历史。我们透过他的梦窥视到这一切,尽管可能是在无意识十分神秘地造出的象征背后,仍然是朦朦胧胧。在处理伊尔维克的梦带来的情景中,乔伊斯下了很大功夫使其讲述与情况相符。在处理朱特和穆特的对话中,涉及到原始人非常笨拙地其发声能力转变为语言能力时,他尽力使其显得粗鲁而朴实,充满原始的幽默感,对那种笨拙的摸索极具表现力。在阅读过程中,刚才已经指出,有句子仅仅通过读本身就可以得到享受。
联想到当今全世界那些无聊的战争......(略)
这一例子足以证明书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在阅读中并不构成不逾越的障碍。凡熟悉《爱丽丝漫游奇境》中贾伯瓦克语的读者都可以十分从容地进行阅读。基本规则就是一直读下去,有困难的部分重复读几遍,等水到渠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人们大体上能在这一点上一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书中的全部疑点解开。有些人弄懂了这一点,另一些人弄懂了另一点。但不论是谁,读的遍数越多懂的就越多。每拿起这本书它总是新的,永远也不会将它读罢。
乔伊斯所做的只是打开了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英国作家忙于将其语言牢牢钉紧的棺木之盖。不知从什么时候写作这门艺术脱开了“完整、和谐和华丽”的原则。有时整一性取得了,但很少能同时做到华丽。意图达到的华丽在多数情况下成为表面上的炫耀。在这一点上理查德.华格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当代文学中我们也有一个例子,那就是托马斯·沃尔夫,花哨的陈词滥调透过其空壳吹出。
很少有一部艺术作品既有很强的内在整一性。又有能闪射出如此多种形式的华丽。结构与炫耀造成的问题不知毁掉了多少本来很好的品。艺术上最大的失败莫过于贴满华丽虚饰的那种作品。令人吃惊的是常常有这种情况,剥掉其外表的一层金箔,发现下面毕竟仍艺术品。
华丽装饰正是其构思而不是别的,这才是未来艺术的要求。
乔伊斯的新作说明了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重读《青年艺术家画像》与《尤利西斯》就会看到这一巨大工程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从年轻迪达勒斯沉思的那一天至今…
.....
作家用词汇来描述,而乔伊斯是用词汇来进行再生产。由他将词汇组成句子就再现了那个事物,往往比事物本身所能包含得还要多。想一想"Only a fadeograph of a yestern scene”这一个句子所给我们展现的一切。
随着我们对《芬尼根守灵夜》阅读的进行,我们会越来越意识到书中的文字和题材被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故事只能这样讲出。生命是一个变化、不断运动和变换外表的整体。它响遍欢悦、平静和悲伤的全音域。以尽可能贴近实际人生的方式来再现所有的这一切,一直是乔伊斯的目的所在。
我们循环往复的艰巨历程在旅途的尽头出现了曙光。我们的“历程”是一段不断进展的路程,它预示着新发现,如果把这一路程再走一遍还会有更新的发现。继续读下去: "A way a lone alast a loved a long the riverrun. "偿是丰厚的,这是一部包含整个人生的所有著作中的第一部书,我们所有的艺术作品中最完美的一部。
---
(侯明君 译)
nolix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萧伯纳别致的赞扬。
萧伯纳别致的赞扬: 亲爱的夫人:我读过连载《尤利西斯》的几个片断。这是对文明的某 个令人生...
-
理查德·艾尔曼,1917年。
在罗马的逗留(1906年7月至1907年3月)似乎漫无目的,此期间乔伊斯开始意识到自己对爱尔兰、对整...
-
沃尔特·莱波特论如何阅读《芬尼根守灵夜》。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