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艾耶尔的道德情感主义
Alexander (王子)
读过 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
艾耶尔的道德情感主义
出现原因:摩尔对“善”的定义的分析以及对自然主义的批评,凸显了道德判断与经验科学判断的不同。而由于不满摩尔的非自然主义的认知主义,许多哲学家开始寻找非认知意义上的伦理成分。其中对道德语言意义的探讨和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成为了伦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其中以艾耶尔为代表的情感主义就是其中的理论成果之一。
要解决的问题:艾耶尔同意摩尔未决问题论证的结论道德语词不可能还原为经验可证实的自然属性,但却不同意摩尔的认知主义。艾耶尔认为既然道德语词不是经验可证实的,那也就不具有可认知的意义,不具有真假值。那道德判断这种与“事实”不同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由此,艾耶尔提出了情感主义,并开辟了非认知主义的研究理路。
内容:艾耶尔认为有意义的命题必须具有真假值,只有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才具有真假值,前者的真假依据于它所包括的那些符号的定义,而后者则依据于经验事实[1]。但伦理语词却即不能通过分析来确定其真假,也不能以经验检证之,所以伦理判断没有真假值。因此,艾耶尔认为伦理判断表达的是判断者的情感或态度,而不是具有真假值的命题。
证明:1:道德命题不能通过经验事实定义。以传统主观主义与功利主义为例:前者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情感来定义行为的对错,后者则以快乐、幸福或满足来定义,两者都是企图利用经验事实以理解伦理的语词。但主观主义的错误在于一个行为可以是道德上错的,但却是一个受到赞成的行为,而功利主义则在于有些快乐的事物并不是好的。
2:伦理语词不能通过直觉来把握。直觉主义一方面主张伦理命题是具有真假值的综合命题,而另一方面伦理命题根据直觉主义的观点又无法检证,而根据艾耶尔的逻辑实证论观点,这样的直觉主义立场是矛盾的,因此直觉主义是错误的。
3:如果“X是好的”是客观上可以决定其真假的命题,那么那些毫无歧义地理解了该语句意义并且熟知所有相关事实的理性的人们必定会达成关于该语句是否正确的共识,但事实上并不一定会达成共识,因此“X是好的”不是客观上可以决定其真假的命题,即如此,艾耶尔认为那“X是好的”就只能具有情感表达的意义。
批评:1:无法解释道德分歧,由于艾耶尔认为对于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的分歧不可能通过运用理性推理加以解决。但这似乎于人们的直觉相违背,因为至少对于如种族屠杀的某些道德判断来说,人们总是可以认为是道德情感反应不当的。
2:艾耶尔的情感主义的检证原则本身存在问题,其认为有意义的命题不是分析命题,就是综合命题。但这个检证原则本身却是不可以被检证的。另外,即使有些命题是不可以被检证的,但却也是有意义的,比如“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就不是一个在经验上可检证的命题,但却是有意义的命题。
3:情感主义混淆了造成某事的原因(cause)和从事某事的理由(reason)。这就将道德当成只是情绪反应,而忽视理性的思辨和推论在道德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道德态度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却并不是每一种原因都是在理性的意义上是正当的,而情感主义却认为道德判断只是态度或情感,而将形成这些态度的理性思考与感性原因混为一谈。
4:由于情感主义认为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将主体的情感投射到了对象上,因此道德判断就成了没有对错的只是主体自身的情感表达,这似乎取消了道德判断的意义,而陷入了道德取消论或道德虚无主义。
[1] 对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定义见《语言、真理与逻辑》,艾耶尔著,尹大贻译,5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Alexander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 何为元伦理学
何为元伦理学 在通常意义上,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正如康德所说:“古代希腊哲学分为三门...
-
2 摩尔否定善是自然性质的未决问题论证
摩尔否定善是自然性质的未决问题论证 为了理清“善”的定义,摩尔提出了未决问题的论证,在进...
-
3 艾耶尔的道德情感主义
-
4 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流传甚广,其认为道德本身是主观的、相对的,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但...
-
5 准实在论与道德实在论
准实在论与道德实在论 一:准实在论 准实在论作为投射主义的一种,其提出是为了解决情感主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