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只想实现情绪自由
来说这本书吧,什么叫“情绪勒索”,这个概念是苏珊·佛沃提出的,是指情绪勒索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威胁、施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等。这种关系可能是父母、老师、上司、夫妻、情侣等。
“我这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怎么忍心让我失望?”
“你把孩子给保姆带,你真自私,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们就分手。”
“我看你资质不错,才想让你多做一点事,栽培你,别忘了,你试用期还没过。”
这种情绪勒索已经潜伏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情绪勒索的六个特征: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旧事重演。
往往会形成情绪勒索的互动循环,当对这种勒索有所回应时,情绪勒索者会更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陷入这样的循环中。
2.情绪勒索的三元素:自我价值感、罪恶感与安全感。
情绪勒索者特别擅长贬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价值);引发你的罪恶感,当你满足不了他们提出的要求时他们会把错误归咎于你的身上从而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心生愧疚和罪恶感;以及剥夺你的安全感。
于是你感觉自己并不重要,他们的感受才重要,会越来越否定和忽视自己的感受,慢慢失去自我价值感,产生自我怀疑越来越没有信心;他们会提醒我们的人生有义务和责任满足他们的需求,才显得我们足够好;他们会威胁要夺走你重要的事物让你感到焦虑、害怕,于是只能照做以减轻这种不安和恐惧,从而“赎回你的安全感”。
3.情绪勒索者的特色:他人与自我需求冲突时,选择性“忽略他人的感受与需求”,放大自我需求的迫切性;对他人的拒绝,忍耐度很低;他们的不安源于内在还会把自己的不安投放到对方身上;同理心很低,只想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没有学会互动关系是需要,也可以讨论与协调的。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情绪勒索者和被勒索者,那些不主动表达的感受与需求,可能别人并不晓得,因而产生的失望或其他情绪也会勒索对方,但或许,对方是想要为我们做些什么的,只是,不知道我们需要。
4.哪些人特别容易被“情绪勒索”?
想要当个好人,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难相处,不想造成别人的困扰,不想被讨厌,非常顾虑别人的需求,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想让别人失望;
习惯自我怀疑,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于罪恶感敏感,责任感很重,担心麻烦别人,担心对不起别人;
过度在乎别人感受,不敢忽略别人的任何一个细节,急于取悦别人却忽视了自己的委屈;
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
“孝顺文化”与对“权威”的尊崇。
就像被石头砸中脑袋一样,这不就是自己,不就是身边认识熟悉的很多人。
“唯有提升自我价值感,才是让你能够不再陷入“情绪勒索”的护身符。”
5.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
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基础下去重视自己自己的感受与需求;重新认识自己,感受自己的生气、沮丧或难过悲伤,了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学会接纳自己的各种特质,拒绝扮演“假我”;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尊重别人的感受,把对方的情绪责任还给对方;为自己的情绪感受负责,不需要别人决定自己该如何感受。
6.情绪勒索的影响:
失去自尊;自我怀疑;对自己失望;忽略自我;习惯取悦;以害怕为基础的互动关系。
所以才需要建立情绪界限,找出一个不能被侵犯的范围,接受自己可以忍受的界限,认真体验自己的情绪,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但不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情绪“界限”不是不是情绪底线,是可以随着状况与需求来弹性调整的。
7.建立情绪界限的步骤:
停: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
看:先缓和自己的情绪,再回顾历程与感受,然后安抚自己的焦虑与罪恶感,并提醒自己的情绪界限在哪里;
应:拟定因应策略,一次一点改变,设立不同程度的目标,有意识地进行选择。
一直以来,面对别人的侵犯界限,或当你出现负面感受时,你已经很习惯自动地压抑、淡化,甚至忽略那些不舒服的感受。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习惯,可以这么做:
先练习停在这个感受,感受不舒服,感受自己的生气、沮丧或难过受伤,那些不舒服的,但当你想要“逃走”时,请你跟自己说“虽然这让我不舒服,但我想我还是可以忍受的。”
(引用出自《情绪勒索》,周慕姿,译林出版社)
其实是写的有点繁琐很空很大,也并没有太多通用的参考案例,但是重要的是得到的什么,再面对这些情绪勒索时,就问问自己:
我能不能尊重我的感受;
我不喜欢这件事时,我能不能拒绝;
能不能不要担心,焦虑,恐惧,觉得自己不好或者很糟糕;
能不能接受别人的威胁或贬低。
摆脱情绪勒索绝不是自私的,而是为了让我们能纯粹地感受到关系中最重要的“爱”,爱与关系,不该被滥用与消耗。
2020年了,凭什么不能实现情绪自由。
可以关心粮食和蔬菜,更可以关照自己的情绪。
管他的,上面一堆其实都没啥用吧,以下才重要:
希望安静点,让所有情绪都见鬼。
希望保持同理心,关注双方的需求和感受。
我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与义务,是在不伤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重视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非仅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
把我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放下别人要求你的枷锁,开始照顾自己。
以上,共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