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 摘录
1、成功的对话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自由交流,即双方愿意公开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猜测。即使要表达的观点是充满争议的或不受欢迎的,仍愿意并且能够积极和对方分享。
2、观点的自由交流总是带来这样的结果——整体思维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体观点的总和。
3、面对沉重的压力或强大的反对意见,我们常常会思维短路,忘记鼓励大家向共享观点库添加信息的目标,转而希望战胜对方、惩罚对方或是寻求安全港湾。
面对高风险、情绪化和充满争议的话题时,公开探讨的能力;灵活应对在情绪上和观点上充满风险的严重问题的能力。
4、沟通原则一:明确自己的对话目的(不要沉默不语,也不要疯狂发作);
沟通原则二:在对话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安全感,即让对方毫无心理压力地和你展开沟通。
5、思考: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6、改变从自我做起:我们的苦恼是让人导致的×,对话永远是一种很可行的方式;
关注目标:审视内心,别被转移注意力,通过微小的思维干预重新定位目标;
拒绝“傻瓜式对话”:沉默×爆发×非黑即白×战胜对方×惩罚对方×。
7、留意对话气氛:当情况变得棘手时,既要观察对话内容(即讨论的主体),又要观察对话气氛(即参与者的反应)。必须同时关注内容和原因,弄清楚对方为什么生气,为什么保留自己的观点或是沉默以对,并想办法把他们拉回到正常对话中来。
8、要知道该关注哪些目标,你必须具备额相关的知识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本质。
9、关注三个因素:对话陷入危机的时刻;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你应对压力的方式。
10、无论是对抗还是逃避,这些反应全都是由恐惧感催生的。
其实人们不会因为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
当你感到失去安全感时,对方善意的话语也会被你当做威胁。
11、命令自己暂时后退,放慢节奏,在重新掌控局面之前认真审视自我。
12、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得出这样的人生结论,说实话和顾面子就像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实际上,这种结论背后隐藏的逻辑是,有些信息是根本不能和某些人共享的。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些无法共享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总是无法顺利展开关键对话。如果我们在这里提出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信息本身,而是在于我们无法帮助他人建立安全接受信息的对话气氛。
13、由于对方失去了安全感,他们往往会取笑你,羞辱你或者是对你大喊大叫。这些进攻性的举动很难让你冷静面对,很难做出正确的思考。因此,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都不会把对方的威胁视为缺乏安全感的信号,而是头脑简单地决定和他们对着干,决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时,你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对方在攻击我!”然后,你那脑供血不足的大脑就开始断路,开始做出战斗或者逃跑的准备了。显然,无论是做出那种傻瓜式选择,你都失去了双路处理的能力和重建安全气氛的能力。换句话说,此时的你实际上已经成了为自己制造麻烦的原因。
14、当你非常关注而且十分肯定自己的看法正确时,你不只是在和对方交流,而是在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
当我们感到必须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通常是因为我们坚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不必再搞什么共享观点,不必再搞什么自由交流,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正确观点。我们还坚信,维护自己的正确观点是我们的责任,为此不惜和他人发生争执。在我们的意识中,这是一种光荣的行为,是性情中人的举动。 我们越是拼命向他人强加自己的观点,使用的手段越是低劣,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产生的结果就会越糟糕,导致的人际关系就会越差。
15、和对方讨论棘手问题时,或是感觉自己可能会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时,你应当采用综合陈述法。
· 分享事实经过。从最少争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谈起。
· 说出你的想法。说明你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的结论。
· 征询对方观点。鼓励对方说出他们看到的事实和产生的想法。
· 做出试探表述。承认这些结论只是你的想法,不要假装是事实。
· 鼓励做出尝试。创建安全感,鼓励对方说出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16、说服别人的一个最好方法就是用户你的耳朵——听听他们在讲什么。
17、把成功的关键对话转变成优秀的决策和一致的行动。在决策执行环节,你必须明确说明行动人、行动目标和截止时间等要素。明确行为目标,设定检查时间,记录任务细节并按时进行检查。最后,你应当督促人们对其做出的承诺负责。
18、别人做了让我们讨厌的事,我们便在脑中把他们想象成邪恶和有问题的人,这样只会把对话引向错误的方向。显然,当我们虚构可怕的想法并对此坚信不疑时,问题并不会得到解决,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19、沟通过程中,记住对方是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