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法兰克王国之加洛琳
丕平篡位:在罗马教皇支持下,751年,丕平非常客气地把墨洛温家族最后一个国王送进修道院,法兰克国家的大主教为他涂油加冕,他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的加洛琳王朝。
罗马教皇的小算盘:西罗马灭亡后,罗马教廷是依附拜占庭帝国存在的。这一段时间,因为拜占庭国内吵着要捣毁圣像,直接导致了东西两个教会的观念冲突,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已经处在决裂的边缘。罗马教皇孤零零地留在意大利,日耳曼的伦巴底人,他们已经在意大利站稳脚跟,预备继续南下建一个伦巴底人的罗马帝国。现在罗马教廷既然不跟拜占庭玩了,再有人欺负他,他自然不愿意找拜占庭帮忙,所以对教皇来说,在欧洲再扶持一个自己的保护国是非常必要的。不用挑选,当时西欧最强的就是法兰克王国了。
丕平在当了两年国王后,又繁文缛节地搞了一次加冕仪式,又涂了一次油膏。教皇还宣布,以后禁止从别的家族产生国王,如果有其他人想篡加洛琳家族的王位,教廷将其开除出教会!也就是说,教廷公开给了一个双重标准,丕平家篡位是可以的,其他人如果再敢干这事,上帝绝不罩他!
丕平献土:教皇慢条请丕平对伦巴底人用兵。这时候教皇不论要求什么,丕平都会奋不顾身地赴汤蹈火。他赶紧整饬人马,护送教皇回罗马,经过阿尔卑斯山,顺便收拾了伦巴底的军队。两年后,丕平再发大军至意大利,横扫了伦巴底人占领的地区,迫使伦巴底人把占领的意大利中部的领土归还。丕平讲究啊,他一收到这些土地,转手就赠送给了教皇,这样一来,原来的光杆教皇有了自己的领土,这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教皇国,教皇除了继续给上帝打工,还兼任了世俗的教皇国国家元首。
丕平命令自己的长子查理出迎教皇。这时查理刚12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就算懂礼貌有家教,最多就是在城门口恭迎贵客,可查理却是策马赶了100英里的路,在勃艮第见到了教皇。教皇看这孩子风尘仆仆,非常感动。老爷子远来,也没预备给孩子的见面礼,只好顺手涂了查理一脑袋油膏。这个动作代表着,教皇宣布,这孩子是未来的法兰克王!看到没有,最先受教皇加冕的法兰克人不是丕平而是查理!
查理继任不久,法兰克王国统一(平定阿基坦叛乱;弟弟病死),并征服伦巴底:773 ~774 年,查理远征伦巴底,经过5 次大战,彻底平灭了这个意大利北部的国家,他派自己的儿子做总督驻守这里,而查理此时就成为了“法兰克人和伦巴底人的国王''。
关于萨克森人:萨克森人也是日耳曼种族的,当时在莱茵河下游及易北河之间的地区存身,一直维持着原始社会刚解体时的蛮夷生活,继续信仰着多神教。查理自己也没想到,这一仗会打得如此辛苦,他在位46年,其中的32年都在跟萨克森拼命,期间大型的征讨行动就有18次。
加洛琳王朝的文艺复兴:当时法兰克王国虽然国势强盛、疆域辽阔,可几乎是个文化沙漠,查理的臣民们大部分是文盲。查理专门在亚琛一带开设了学校,教这些一直以文盲当有型的日耳曼人看书识字,对于一些勤奋好学的贫家子弟重点提拔,还下令教会抄录和保留希腊和罗马的文稿经典,推广传播。
查理大帝与查理曼帝国:查理刚接下王位时,法兰克的领土不过是现在的法国、比利时、瑞士和德国荷兰的部分地区,几十年打下来,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东起易北河多瑙河一线,西至大西洋,南起比利牛斯山,北至北海。公元800年的圣诞节,冠上加顶,被封为罗马皇帝。文治武功,查理都算是千古一帝了,他被后人尊为查理大帝,而他治下的庞大疆域,经常被称为查理曼帝国。现在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甚至包括英格兰,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都说查理大帝是自己国家的英雄祖先,所以他又被称为“欧洲之父''。
原地大哭的MJ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 尼龙伯根战士
部族单位:从北欧南迁莱茵河一带定居,日耳曼人只是一群迁徙者的统称,他们虽然语言、造型、...
-
二 法兰克王国之墨洛温
日耳曼人大迁徙:476年,西罗马终结了,它的肢体上,新的蛮夷国家学着像罗马人一样生活。意大...
-
三 法兰克王国之加洛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