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的读书笔记
[cp]🆕2⃣0⃣2⃣0⃣-1⃣-2⃣8⃣ 2020年第三本书⏩高铭《催眠师手记》Ⅰ: 初四公司没来任何延期的消息,今天又是放一天歌看一天书的一天😂 下面分享的歌曲很像我看这本书的感觉。 为什么老一直感觉“搭档”有什么秘密呢,Ⅰ没有对“搭档”角色非常具体的解释,可能会在Ⅱ里面看到,迫不及待明天看Ⅱ了 另外怎么说呢,看书最有意思的是知道以前不知道的,接触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专业职业,不论是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治疗师还是催眠师 ①我的强项是让患者进入催眠并且进行催眠后的诱导,而我的搭档则精于在患者清醒的时候问询和推理分析。虽然有时候他的分析过于直觉化,以至于看起来甚至有些天马行空,但我必须承认,那与其说是他的直觉,倒不如说是他对细节的敏锐及把握——这是我所望尘莫及的。 ②她之所以会恐惧,也许正是因为她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 ③在千手观音的40只手掌中,各有一只眼,那些眼在睁开时会放出慈悲光,每一道慈悲光各含25种解脱救赎之道,合起来算,总共有1000种解脱救赎的方式,所以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④“当他自主结束催眠状态后,我让他吸氧。” 我:“吸氧?这怎么了?什么目的?” 搭档:“学过的你都忘了?纯氧能让人兴奋,对不对?另外一个功能呢?” 我努力回忆了好一阵儿才想起来:“……顺从……” 我那个狡猾的搭档得意地笑了。 我摇了摇头:“你太可怕了……” ⑤观察这个世界用一只眼睛足够了,另一只则用来多看看自己。 ⑥梦中的景象都来自你的记忆。也就是说,梦中你所经历的场景和事物,不过是对现实记忆的提取及再加工——记忆当然可以瞬间千里,跨越时间和空间——那些场景和事件实际上就是潜意识从记忆中抽取出场景和片段组成的,所以梦根本不需要时间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这如同你打开电脑里储存的视频不需要漫长的缓冲…… ⑦来访者:“咦?催眠不是让人睡着?” 我:“呃……不是……” 来访者:“那为什么叫做催 '眠'。” 搭档:“河马并不是马,鳄鱼也不是鱼。” 来访者:“……好吧,我一直以为催眠就是让人做梦,然后趁着对方做梦的时候去问一些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呢……” 我的搭档边笑边看着我。 我:“催眠是通过某种手段让被催眠者交出部分意识,这样就能获取被催眠者潜意识中的一些想法或者某些记忆。” 来访者:“交出部分意识?这是怎么回事儿?” 搭档:“他指的是主控权。被催眠者再进入催眠状态后,会接受催眠师的引导——其实这就是交出意识的控制权。” 来访者:“被催眠的时候,不具备思考能力?” 我:“不,丧失的不是思考能力,而是部分防范能力。” 来访者:“就是别人说什么自己答什么,对吧?” 我:“差不多是这样。” 来访者:“那这个回答是经过思考的吗?” 我:“嗯……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条件反射。这样你就能理解了吧?” 来访者:“我懂了,条件反射是最直接的,没有任何防范……那你刚才说催眠是模仿做梦,是不是指刚才你们说的那个?面对记忆流的直接反应?” 搭档:“实际上更深层一些,通过催眠所面对的实际上是被催眠者的潜意识部分。” 来访者:“关于潜意识的问题我回去再查。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潜意识不会被意识到吗?另一个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搭档:“对,当然不会被意识到,所以被称之为 '潜意识',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虽然我们无法意识到潜意识,但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基本都被潜意识所影响着。” 来访者:“那本能呢?本能不能操控我们的行为吗?” 搭档:“本能是原始出发点,比方说你饿了,你会找食物,但是你的潜意识则在你寻找食物种类时加上了一些特征。假如你潜意识中有节食的倾向,那么你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会更偏向于低热量、低脂肪。若是你对某种能够成为食物的动植物有特殊的经验,比方说你小时候被猪追过,这个记忆在你心理上留下阴影,那么你在选择食物上有可能更偏爱猪肉,这是因为报复心理,或者很排斥猪肉,这又是因为泛规避危险心里联想,因此,你的行为动机就变得极为复杂,但是表现出来的形式却很简单:你饥饿时喜欢首选猪肉或者完全不选择猪肉。” 来访者笑了:“你小时候才被猪追过呢!不过,我听懂你的意思了,细想的话的确是这样。” 我:“所以说,催眠师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被催眠者的潜意识中的信息,其实目的就是解释行为,刚才他说过了,行为的表面简单化掩盖住太多太多行为动机了。” 来访者:“真有意思啊!这些是我原来完全没想过的问题……对了,还有,你刚才说催眠是在模仿梦境,也就是说梦境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形式喽?” 我:“嗯,根据目前的观察和认知来看,是这样的。” 来访者:“那这么说吧,实际上,潜意识是趁着睡眠时期意识停滞才会主导梦的,对吗?但是有时候我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怎么解释?” 我:“睡眠时期的意识不是停滞的,而是浅淡、低频率、低范围的活动,所以在有些时候你会有那种 ' 知道自己在做梦 ' 的体会。” 来访者:“催眠的时候呢?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就是被催眠者的意识跟催眠师争夺控制权?” 我:“会,还很常见。” 来访者:“那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事?” 我:“不信任的情况下。实际上,心理分析、心理诱导、心理暗示和催眠一样,基本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否则很容易失败。” 来访者:“有例外吗?” 我:“有。” 来访者显得有些惊讶:“难道真的有轻轻松松就可以给人催眠的?” 搭档:“并不轻松,那种快速催眠也要精心挑选被催眠对象的,例如意志薄弱的人或者在某人意志薄弱的时候。” 我补充了一句:“还有群体催眠。” 来访者:“同时对很多人催眠反而容易?” 我:“相对容易一些。有个说法可能你听说过:骗十万人比骗一个人容易。” 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 我:“人在群体中的时候防范会降低很多。群体催眠看似并非具有个体针对性,但实际上还是有的。加上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平时那些不易被催眠的人反而会受到身边那些容易被催眠的人的影响而被催眠。” 来访者:“听上去好像洗脑……” 我:“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因为情绪的感染和扩散起了很大作用。” 来访者:“以后我得留意一下这种活动。” 我:“观察?” 来访者:“嗯……我想观察一下……对了还有,既然做梦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的释放,你也说了,催眠在某种程度上是模仿做梦,那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像催眠那样去问问题呢?” 我:“可以是可以,但是由于对方的催眠状态不是你引导的,所以你的问题很有可能把对方的意识唤醒。” 来访者:“哦,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可以趁着对方睡觉时随便问呢。” 搭档:“某些时候可以,但是成功率偏低。” 来访者:“说到现在,似乎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潜意识上了,对吧?如果说做梦本身就是潜意识的释放,我可不可以这么说:其实做梦的时候才会触及自己的……自己的……内心?灵魂?自我?你们明白我指的是什么吗?” 搭档点了点头:“明白你指的是什么,可以这么说。” 来访者:“也就是说,梦极其重要,对吗?” 我:“引用拉康的一个观点吧:拉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源头,我们所有的感受、判断、分析和选择都源于潜意识。所以既然梦是潜意识的释放,那么我们所说的现实只是虚幻,梦才是真实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用虚幻去解析真实呢?” 来访者:“我的天……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搭档:“你把他吓到了。” ⑧这个过程正如心理学这个英文词意所表达的那样:psy 、cho 、logy ,连起来就是Psychology —— 知道心的学说。 分享单曲 http://t.cn/A6PxDoaq (@网易云音乐)[/cp]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