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昨天的坑
昨天读《思维的乐趣》,提到中国积弱的原因,思考的结果是两方面:个人的思想和社会制度。
其实这两方面是互相影响的:个人思想取决于历史传承,教育,以及社会环境。而历史传承是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它决定了你周围大多数人的思想。要说思想传承(或者说思想的惯性)的重要性我举一个例子,周朝是长达800年的分封制,所谓分封就是封土建国,每个国家虽然没有主权但有独立的治权,在东周时期随着天子的弱化诸侯国的强大,这种独立更为突出。东周被秦昭襄王灭亡后短短几十年间(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帝),嬴政就横扫天下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其他诸侯国的子民是适应不过来这种变化的,始皇帝死后人民都迫不及待地该姓啥姓啥了。中国的主流思想自从周公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以来,经过儒家的巩固,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到巅峰,从此中国人的思想进入了近两千年的长夜。在这个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制度中,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担任固定的角色。这种思想的惯性可以从红楼梦的一个例子看出来:两个丫鬟傍晚在后花园对对子的时候还不忘颂圣,这思想自然是出自写书人的身上。
如果说封建礼教绑住了思想的双腿,使得只能跳着前进,那重农抑商可以说设置了一个很低的天花板,每跳一下都会碰得脑壳疼。先说重农,因为我们民族最早发源于长江和黄河流域,靠大片的平原形成农耕社会。这种农业社会一致维持到封建时期,男人鼓励不是去种地就是去当兵,这种社会形态强调集体而非个人,统治阶级设定精密的制度使得你不好好种地就得饿死,聪明人都去学八股考进士去了。而商人在没有创造价值的情况下获利,这自然是皇帝不想看到的。每一个朝代创建的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子民变成骡子:听话,出活。可以想象小鼠健康肝的结构,它是自然演化形成的“最优结构”,离中央静脉静脉近的你就给我分泌胆汁,离门静脉近的你就给我合成胆固醇,我也不给你多提供一点氧气,刚好够你用(肝细胞接受到的氧气刚好处于低氧而高于缺氧:Considering the additional drop of 10–20 mmHg from the sinusoids to the hepatocytes, pericentral hepatocytes approach but remain safely above hypoxia levels of ~2 mmHg),一出现肝损伤就会导致累积的慢性纤维化。这种结构在明朝达到巅峰,皇权高度集中(没有宰相),强迫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但是在万历之后脆弱不堪,慢性死亡。
而这种长期稳定的社会结构,只能催生经验主义的“技术”,而非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我们所谓的四大发明和四大国粹,均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条件下,用经验堆出来的结果。而西方世界自从文艺复兴之后,复兴了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提倡思想自由(《神曲》强调思想冰封的社会甚于地狱),这种思潮最终催生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等科学。西方文明发自地中海沿岸,在希腊时期都是一个个分离开的城邦,缺乏广袤的平原用来耕地,城邦之间用船只贸易经商。商人逐利的心态催生了数学等的发展,且多个独立的城邦间交流更容易产生杂交的思想文化。西方这种思想传统催生了后来的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而这种体系的科学发展速度远快于基于经验的科学,inductive learning VS transductive learning(类似于用建立好模型去推断产生新东西)。
从中国几千年历史学到的经验就是: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初衷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要想着哪个政策是为你个人好。就像商鞅变法之后建立的战争机器,以及后来的儒家思想。当下大力提倡恢复传统文化,弟子规,三字经等所谓国学,可见一斑。而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正在随着李文亮医生的死逐渐变冷。
yz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沉默的大多数
果然看多了paper,突然看散文会很不习惯,想到哪写到哪。虽然没有论文那样的structure,但读...
-
思维的乐趣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的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
-
填昨天的坑
-
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有什么事,我知道,别人不知道;或者有什么复杂的问题,我想通了,...
-
由《万历十五年》说起
以史为鉴不仅有利于执政者有更好的决策,也可以转移到个人发展的角度产生一定启发。 黄先生以...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