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se of Rome
财富涌进罗马,而罗马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之都,发展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和拥有多达百万人的超级大城。
对瓦罗和西塞罗之流而言,那些曾经强悍、对社会负责、足智多谋而且生活俭朴的罗马人,现在正被贪婪、奢华和放纵性欲的东方恶习所侵蚀败坏。城邦政体数世纪以来运作良好。一个负责立法的公民大会力求与一小群统治的贵族阶级保持平衡。但这系统要有效率地运作,妥协和讲理的能力十分重要,但现在这种能力已经丧失。
西塞罗年轻时,这危机就发生了。在公元前82年,共和国一场50年来打打停停的浴血内战,现在到达它第一次骇人的高点。士兵过去一向被禁止进入罗马城,但是一位图谋报复、充满野心的将军,卢修斯·科涅利乌斯·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却率领一支罗马公民军队进入城市,对他的敌人进行屠杀。
“且让我们只在一点上始终坚定,我们要在文献研究领域共存”,西塞罗在四月时告诉瓦罗:
假如有任何人想召唤我们去成为建立共和国的建筑师或者只是工人,我们将不会拒绝,反而欣然尽速着手。但是若不需我们的效劳,那我们必须仍然勤读并奋笔疾书有关理想共和国的作品。(Var Rust De re rustica)
罗马历史学家与文物研究者并不认为自己是专业学者,但像西塞罗与瓦罗那样,他们往往是统治阶级中失意的成员。他们的目的是教育他们时代里那堕落的一代人。他们忠于史实,不过当缺乏史料而受阻时,他们也接受传奇,而且无法避免会在信息缺漏之处填上他们觉得会发生,甚至应该已经发生过的事。
埃涅阿斯故事有不同的改编版本流传着。Anthony Everitt大部分依赖维吉尔的经典叙述,即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但也使用在哈利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著作中对这些事件的不同说法。
tyrant(希腊文tyrannos)一词可能最先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Lydia),原指光鲜亮丽、炫耀排场的东方君王。此处译为“僭主”,因为这是希腊政治史中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强调在城邦(polis)这种力求公民平等的共和政体里,有人以武力或其他方式僭越揽权,形成类似“强人政治”的现象。
最早的罗马城只有3 000多点的拉丁人。假如罗穆路斯要建立一个能够存活并发展的社会,不仅需要有人负责防卫,而且也需要提供人力来从事他们期望有所收获的各种贸易,那他需要更多的公民。于是,他制定了一项政策,给外来人口提供罗马国籍,该政策一千年来持续受到欢迎。
他的第一项措施,是为流亡者、身无分文者以及各种类型的罪犯与逃犯、自由民和奴隶提供避难所。很快,一群鱼龙混杂的暴民便聚集起来。(这故事和澳大利亚的开国状况有些相似。)但女性太少,与逐渐增加的男性公民不相匹配。他必须要做出某种紧急决断,以期达成一比一的性别平衡。
国王发出公告说,在“大赛马场”(Circus Maximus)发现一处地下祭坛,并决定将其奉献给专门提供建议的神明康苏斯(Consus)。罗穆路斯提议举办一场壮观的祭祀,其中的表演竞赛以及娱乐将对所有人开放。
1、罗穆路斯是个顽固任性的人。身为国王,他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和他共享王位的人在五年后过世,罗穆路斯从那时起便单独统治。他的成就有两方面。首先,他建立了行政体系的基本形态。国王领导军队及司法,并创立一个(或许只是临时的)委员会——元老院——作为咨询机构,该机构最大容纳两百多人。这些元老院成员出身世家贵族,是国家的“父亲”(patres)。他们享有重要的宗教特权。只有他们才能够成为祭司,而且由他们执行主要祭典。他们有权征询神意,并决定每年的历法,包括许多的神圣节庆之日,而在这些时日是不得执行公务的。他们也在国王死去后的王位虚悬时期负责监督,并组织王位继承人的选举。
公民则依据血缘关系分为三个部落,其中两个由拉丁人和萨宾人组成。每个部落选出一位护民官(tribune)来代表其部落的利益,并在战争时期统率部落征召的战士。而这三个部落又依序分为十个“区域”(curia),各自依照30位被挟持的萨宾妇女来命名。它们构成了一种民众的集会——“区议会”(Comitia Curiata),它以“区域”为单位,对国王或执政官提交至其面前的议案进行投票。一个区域又再度细分为十个氏族(gentes)。当考虑提案时,这些氏族组织会各投下一票,然后再依据多数票来决定这一区域的投票结果,然后这些多数票最终决定区议会的议决结果。
2、根据西塞罗记载,元老院曾经一度设法在没有国王的状况下统治,但罗马公民不可能同意。于是举行选举,努马·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胜出,这是一位来自罗马城外的萨宾人。假如说罗穆路斯是位战士国王,那他则是祭司国王。西塞罗写道,他将土地分配给每位公民,阻止盗匪行为,进而培养和平的技艺。他对宗教特别有兴趣,认为宗教是一套规范、仪式以及信仰的复杂系统,被设计用来发现神意,并确保他们能广被恩泽。
3、努马的王位由图卢斯·奥斯蒂吕斯(Tullus Hostilius)继承,这位国王甚至比罗穆路斯更为好战。他统治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与阿尔巴·隆加进行长期战斗,阿尔巴·隆加由埃涅阿斯的儿子建造,而罗穆路斯及瑞摩斯正是从该城离去,另建罗马城。这冲突实际上是罗马的第一场内战。
4、图卢斯的继任者安库斯·马尔西乌斯(Ancus Marcius)的成就之一,便是建造罗马第一座桥——苏布里起亚斯桥(Pons Sublicius),来取代渡船。
它的维修保养由罗马最具领导地位的祭司们(pontifice,意为“造桥者”)来负责。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