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操之过急的乌托邦改革
《周礼》一书没有被董仲舒等人看到,西汉后期,没有经过儒家思想修饰的上古文献被慢慢发掘,又经过刘向和刘歆两袋目录学专家的整理,一套让人神往的理想国体系呈现在王莽眼前,自昭宣中兴之后,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悬殊,耕者流亡等社会现象又慢慢出现,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现实世界的残酷和理想国之间相差万里,个人思想强硬的王莽如此前的晁错等人一样,都想改变这种现状,从本意上讲,王莽新政的初衷是好的,但不得不说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遵循客观规律,以至于搞得民间怨声载道。
值得一提的是,王莽似乎是第一个利用禅让达到篡权目的的人,也算是给后世提供了一个篡权蓝本。首先限制家奴的情况,一来防止土豪们将实力进一步扩大,二来可以让国家直接控制更多的劳动力,方便税务收取也能提高生产力,这算是抑制豪强的一种手段。其次将土地收归国有是具有现代化色彩的经济构想,也是上古时代的大同思想,然而自春秋末期以来土地私有化程度日益加深,土地私有也在各种名流变法之后成为合法情况,历年来各种豪强地主积蓄的私有财产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交给国家的,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手段,这一点实在操之过急。其三改革币制,20年的时间一共四次改币,先是出现大钱和金刀币,又出现五物六名28品,面对复杂的钱币换算,民众更愿意使用汉武帝以来的五铢钱,私自铸币的情况又有所攀升,此时王莽先通过强硬的法令强迫民众使用他的货币,又以极高的刑罚手段制止民间铸币,连续改革避之所带来的必然是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各种经济乱象,改革币制并不能有效地抑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并且王莽自身可能也没有充分理解《周礼》所要传达的意思,他的行动只是存在于表面而并没有做深层次的思考挖掘。第四设置五均六筦,就像这本书里所说的,民众向来有私心,相对自由的商业思想并不想受到国家的控制,因此通过设立五均官强行管控市场物价的行为必定不能达到效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应该是隐形的,还不是明白的展现于世人眼前。至于六莞则是一个非常可取的经济措施,明朝婺源保卫战就是因为其中的生石灰烧制有税可图才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国家对自然经济的控制是可取的。
可以说王莽改革,一是因为理解不透,二是因为操之过急,三是因为没有符合社会现状等缘故才最终引起民众的积怨,导致改革实施困难的情况。
SeventhMints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浅谈古代经济一一以汉代为启
汉代国家财政,主要靠田租、算赋及更赋三大收入。而国家的重要支出有六项:包括京师官员的俸...
-
王莽操之过急的乌托邦改革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