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与动员双重过程: 官僚体制与运动型治理机制
西峰秀色 (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读过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在这一节,我从两个层次讨论官僚体制及其组织困难: (1)借用韦伯有关官僚组织理论,通过对照比较来勾勒中国官僚体制的特有组织运作方式及其意义; (2)从现代组织理论角度,讨论不同组织形式的交易成本及其相互转化,特别是常规型机制与运动型机制之间的关系与转化。 动运动型治理机制的主要意义,即在于它打断了原有的常规机制和节奏,使得整个官僚体制进入一个高度关联、急速运转的状态,导致了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化,即从“行政发包制”或“松散关联制”转化为“高度关联制”。 中国官僚体制有其运作成本,而且这些运作成本有时会达到负荷累累、不堪重负的地步。……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通过各种组织机制设置来有效地防止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组织失败。 引自 第四章 运动型治理机制
87人阅读
西峰秀色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命运本不同,豪情在我胸
命运本不同,豪情在我胸 ———李文亮医生的遭遇在制度层面的简析 李文亮医生因“造谣”被训...
-
叫魂事件、“大跃进”、“文革”: 重新审视运动型治理机制
面对国家的治理规模和多样性,官僚体制基础上的常规型治理机制难以胜任,时常力不从心,表现...
-
常规与动员双重过程: 官僚体制与运动型治理机制
-
常规与动员双重过程: 官僚体制与运动型治理机制
这些潜在问题在中国官僚体制中有加剧放大的趋向。 第一,政府的垄断性和封闭性特点使得许多市...
-
专断权力、卡理斯玛权威与运动型治理机制
在这一节,我们分析解释在中国国家治理过程中,运动型机制的渊源、表现形式及其后果,以及常...
> 查看全部2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