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自由与群体
Inhacspevivo
读过 新约概论
- 2020-02-15 16:06:29
2020年2月14日 10:49
第二十一章 自由与群体
【教会是什么?】
“基督徒用来敬拜的建筑物”。当现代人说起教会的时候,他们可能想说建筑物和一群基督徒构成的组织。但在保罗的语境里,教会是人,上帝的子民、耶稣的门徒,耶稣最先宣告上帝之国已经到来,保罗相信他的话,而“教会”这群人用自身行动实践上帝之国。教会是表现上帝秩序给世界带来变化的缩影,教会生活就是上帝之国生活的演练。罗马帝国内的教会是另一个社会,它建立于耶稣宣告的自由和友爱之上,排除贪婪、剥削和自私。可以理解早期教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因为人们只要看看教会的生活,那种彼此之间相亲相爱类似共产主义社会的局面,就会感觉到信靠耶稣能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增添力量,满足他们心灵深处对宁静的渴望,把自己交给耶稣之后,就感到由衷地释放和自由。这是保罗自己的经历,归信后他来到大马士革的教会,发现那些他曾想杀死的人都无比热情地对待他。他于是发现福音能在人之间创造新的关系。
【基督的身体】
斯多葛派认为宇宙是一个“身体”,各部分差异巨大,但是能在至高无上的神灵指挥“头”那里团结起来和谐运行。但保罗是在比喻,当初他去大马士革,发现自己在逼迫基督徒的同时也在逼迫基督——他伤害基督徒的时候,也让他们的主受苦,因为基督徒是“基督的身体”,无论基督徒们在哪里,他们都是耶稣基督人格和影响力的延伸。那么在哥林多教会他想表达什么呢?起因是他发现该教会的人相互争吵和鄙视,不团结。
【互为肢体的生命】
关于基督徒在当地教会如何相待,保罗打了一个比方,他把人体想象成机器,内含多种不同的构件,这些部件谁也没有比谁高一等级,大家一律平等,然而谁也不能脱离谁而单独存在。如果教会是身体,那么基督徒就是其中的部件,他们性格各异,职责不同,但任何一个部件都是不能缺少的。
所有成员都必不可少
保罗认为尽量让更多人,最好是所有人都参与进教会里来,反对搞一种只有极少数人(大部分人即使好不容易被邀请一次,仍处于教会领袖的严格管理之下)才能参与的精英化倾向,人人都该做好分工,能给教会做贡献,教会也要接受他们。
所有成员都各不相同
一反神秘主义要求人人受一种力量控制,保罗坚称上帝尊重人们各自的性格。
所有成员都平等
人人在能力上是有差异的,保罗不否认,但他认为人人都很重要,而且一个人只能接受圣灵所给的恩赐来享受更多的功用,任何试图为自己获得恩赐的努力都会破坏信徒之间的尊重从而拆毁教会。
所有成员都负有责任
教会不是一个固定不动的状态,而是作为上帝做工之道,基督徒不是“到教会去”,而恰恰相反,他们自己就是教会,无论他们在哪里做什么,对教会的责任都不因此而改变。这一点也很符合“基督的身体”的比喻,当一个基督徒患难时整个教会就痛苦,一个基督徒蒙福时整个教会就欢乐。在那时候没有“加入教会”或“退出教会”的说法,保罗不认为教会是俱乐部,它是一种存在方式的委身,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在教会中基督徒借着基督与上帝建立的新关系而彼此关心。
【身体中的领导】
保罗认为教会需要一个带头人,他也承认自己的使徒身份帮助他在教会里取得特殊地位,但古代教会与现在教会的区别在于领导模式。现代教会承袭了罗马帝国的模式,以至于罗马崩溃后教会承担了罗马帝国的职责(神权上的,教皇的权力有时候不输皇帝),它内部是一个权力从上到下传递的金字塔,权力传递通过仪式确认。但保罗强调“属灵恩赐”,权柄从来不在教会成员手中而是在上帝那里,领导不是投票选举的,不是上级任命的,而是上帝赐予他能力,让他装备起来领导教会的,其他成员也认可他。由于上帝常常随自己的意思给人以恩赐,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被选中。
身体的头
耶稣是惟一的根基,教会不属于人,不属于任何成员,基督是教会的头是教会真正的领袖,权柄是属于耶稣的。
依靠圣灵带领
保罗非常理想主义地认为所有基督徒都受到圣灵的带领,因此在得到恩典的领袖出现时,其他人也会得到恩典从而自觉认可他的带领。这就是为什么保罗的教会里没有明显的等级次序和规章制度。但鉴于人类本性堕落,让他们面对如此开放的结构显得不切实际。保罗能做到,可其他人有这样的觉悟吗?
服侍中的同工
保罗相信绝不会有“独裁领袖”,没有一个人能垄断教会,而且本地教会的领袖也富有多样性。属灵的恩赐是唯一能确定一个人在教会内地位的因素,它能帮忙排除所有堕落世界的阻拦,包括性别、阶级、种族等。要说保罗被误解,那也只能在他对教会的组织和运行方式的设想上被误解。福音的中心是自由,脱离犯罪、脱离律法、脱离最的自由,脱离所有阻挠人类品质向着上帝希望的样式发展的自由。信福音者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中人们可以寻找到彼此的真实身份,在自由和团契中靠着与耶稣的统一联络而彼此联络。尽管最终乐园还没有到来,但教会却是那些向往上帝之国的人们想要看一看和提前体验的地方。
【特别文章】
保罗是否真相信自由?
如果人人都真正理解了他所说的自由,那么古代世界的主要社会分化就要被废除了,那些基于种族、阶级、性别的偏见也不会再存在。
种族主义
保罗坚决反对种族歧视,他认为基于种族的偏见绝不能进入教会,他一生致力于证明外邦人和犹太人的平等性。
男人与女人
在保罗建立的教会中所有位置向所有人敞开,不分性别。保罗也不排斥与女性一起工作,他从没认为男人比女人重要或更有优势。谈到婚姻时保罗也强调,婚姻不是男性主导的压迫关系,而是夫妻双方互敬互爱相互服侍的生命。他支持妇女参与宗教事务,但也反对“妇女沙文主义”,他要求平等,奴役妇女和欺压男人都是他不喜欢的。
奴隶制度
保罗曾说奴隶制度应该继续存在,但主人家庭应该关心奴隶的福祉,要承担责任,宽容地对待他们。这还是类似于婚姻教育中双方关心的要求,在那个时代强调主人对奴隶有义务已经是相当先进的思想了。同时,阿尼西母的故事也能说明保罗一方面希望奴隶获得自由,一方面避免违背法律达到目的。保罗对奴隶制度态度的变化受两个因素影响:1)保罗是个神学家和知识分子,他不是一个社会改革家和政治家,奴隶制度关系到整个罗马帝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废除它意味着整个帝国要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有可能就此解体。保罗自己如果敢挑战罗马帝国的既定利益,他必然毁灭。放奴隶回去,让奴隶和主人到教会来见证基督徒之间的平等关系已经是他能做的全部了;2)奴隶也分很多种。如今我们一提到奴隶,脑子里就是18-19世纪在资本原始积累中被掠夺和贩卖的凄惨的奴隶,罗马帝国时代确实有这种可怜人,但他们大多是罪犯或亡国奴(当然来自于被罗马击败和吞并的国家),还有很多奴隶住在主人家里,与主人保持相对和谐的关系,很像今天的工人,主人雇佣他们同时提供食宿。有些幸运的家伙还可以被主人收养而继承主人的财产(就像阿尼西母那样)。保罗认识到,除非对罗马帝国的经济体系进行彻底变革,否则“解放”家庭奴隶非但不会给他们自由,反而会更加限制他们,让他们破产和流浪。
我们读解福音书,不能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来判断。保罗的见解和行为已经是他那个年代相当先进和激进的,他奉行实效激进主义,而不是盲目理想主义,因为他清楚没有政治地位的个人想要进行政治改革是不可能的(详情参见希特勒的发迹史,从奥地利前流浪汉到第三帝国元首,他策略的第一步也是争取军队的支持)。保罗并没那么大的野心,他只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教会中,进行了对人类关系的变革,至于更广阔的政治和经济,他留给后人去做。
使徒行传9:4 掃羅行路、將到大馬色、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
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因為不准他們說話.他們總要順服、正如律法所說的。他們若要學甚麼、可以在家裏問自己的丈夫.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
Inhacspeviv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九章 保罗到达罗马
2020年2月14日 9:44 第十九章 保罗到达罗马 经过保罗的努力,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已近有...
-
第二十章 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什么?
2020年2月14日 9:45 第二十章 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什么? 【从书信到神学】 书信的应用性是第...
-
第二十一章 自由与群体
-
第二十二章 圣灵与仪文
2020年2月14日 10:49 第二十二章 圣灵与仪文 【圣灵主导的教会】 早期的教会完全是自然而然形...
-
第二十三章 教会及其犹太起源
2020年2月15日 18:03 第二十三章 教会及其犹太起源 不可否认的是,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当中发展...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