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自我接纳”: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尼布尔的祈祷文”: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他者信赖”: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如果关系浅,破裂时的痛苦就会小,但这种关系在生活中产生的喜悦也小。只有拿出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之后,人际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
“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三者关系: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绝不是“大家”的错。不能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
缺乏人生和谐:如工作狂
幸福是什么:幸福即贡献感。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对于这种现实,阿德勒准备了极其简单的回答——“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
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贡献感没有自由。但我们人类是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在追求幸福。幸福得以自由为前提
问题行为的孩子,廉价的优越性追求: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暮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当然,作为跳的结果最终会到达某个地方。因为一直在跳动所以不会停在原地。但是,并不存在目的地。
金糊涂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why寻求认可?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苦恼...
-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我们...
-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