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2-20 20:21:39
此外,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俨然一首七绝,不过破第三句的七言为三言两句,并增一韵而已。 …… 至于北宋词家一般经常使用的《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又是一首七律,不过破第五句的七言为三言偶句,并增一韵而已。有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俨然两首完整的失黏格七绝,不过上半阙增一个两言短韵句,下半阙增两个两言短韵句而已。 至于《浪淘沙》一曲,唐人原多沿用七绝形式,加虚声以应节拍,例如刘禹锡所作: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后来演化成长短句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四个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两句,就变得复杂多了。但在每句中的平仄安排,仍然和绝句没甚差别,不过上下阙前三句都是句句协韵,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一协,略转和婉,与七绝情调有所不同而已。 再如《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传为李白作,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这是混合五、七言绝句形式而加以错综变化,组织成功的。前后阕都用两句换韵,平仄互转;开首两个七言句的平仄安排又违反近体诗的惯例,是适宜于表现迫促情绪的。引自第17页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