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汇,绘画职业化
Duet
读过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明未清初 从明朝到清朝的这一段时间,有许多欧洲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绘画观念和技法。 当时正是公元16、17世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绘画上格外重视“透视学”。 那就是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计算画中景物的比例,使画面看起来像真的一样,他们也很重视写生。 引自 明 人物肖像画 曾鲸的《张卿子像》轴 引自 清 外籍画家郎世宁 郎世宁是最早用中国的材料、工具来画画的西洋画家。他突破了很多困难,把这两种不同的绘画融合在一起。 引自 清 清朝中期 风自由活泼的扬州八怪 清朝中期的时候,由于工商业发达,有很多城市变得格外富裕、繁荣。扬州就是其中的一个。 扬州城的居民当中,最有钱的一群是卖盐发财的商人。他们的财富,使扬州成为一个富庶的商业城市。 有钱的盐商,除了盖大房子,营造花园;还要找画家替他们画画、写字并且挂起来装饰墙壁。因此,有一些画家,为了卖画,都集中到扬州城里。 扬州城里这些有钱的商人,喜欢活泼、有生命力的画。因此,画家也受到这种自由活泼风气的感染,创造了许多新的绘画。 这些画家,因为不用当时流行的方式来画画,也不模仿古人的画法,常常使一般人觉得奇怪。他们又都生活自由,行为不受拘束,因此一般人就称他们为“扬州八怪”。 有些人认为“扬州八怪”是八个画家。其实,不一定是八个。他们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了一个画派,所以也许把它叫做“扬州画派”更为合适罢。 金农、郑板桥和罗聘 扬州画派中最有名的是金农和郑板桥。 郑板桥曾经做过官,后来觉得做官不如做画家舒服,所以宁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金农的书法很有名。他的字好像刀子刻出来的一样,是学北魏的石刻字学出来的 金农好像没有学过哪一家的画。他用写字的方法来画画,画出了非常天真朴拙的人物、风景、好像小孩子画的画。 引自 清 郑板桥勇于创新。他写的字,主要是从汉代的隶书变化出来的。隶书古称“八分”,可是郑板桥称呼自己的书法是“六分半书”。 他又用写字的方法画兰花和竹子。兰花、竹子是古代传统的绘画题材,可是经过他在画上用很新奇的方法题诗之后,好像这些兰花、竹子都有了特别的意义。 他把书法、诗、绘画,完全融合在一起,甚至把书法题在画面中央。这些都是很有突破性的创造。 引自 清 金农的一个学生罗聘,继承了金农天真朴拙的风格。罗聘画的人物特别有趣、在造型上也很受陈洪绶的影响。 罗聘特别喜欢画鬼,在可爱有趣的风格中,寄托了一些讽刺的意味 扬州画家基本上继承的是明代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所以人物画、花卉画特别多,趣味的表现也比较自由,颜色都很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 这些特征,在扬州其他几位画家的身上也都可以看得见。这些画家包括华喦、李蝉、黄慎等人。 引自 清 清末市民画家 绘画的职业化、商业化 虚谷、蒲华、任熊、任薏和任伯年 扬州画派之后,中国和西方接触更加频繁,工商业城市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西洋的商船进入中国之后,中国南方沿海的口岸,商业更加繁荣,对市民画家的成长更加有利。 当时在沿海一带活跃的市民画家有虚谷、蒲华、任熊、任薰、任伯年等。任熊、任薰是两兄弟。他们画人物,也画花鸟。任熊画了很多剑侠、神仙的人物画,很受社会的喜爱,被民间刻成版画,做成赌博用的纸牌。 这些市民画家,已经脱离了文人孤高的性格,和民间艺术打成一片他们也接受了买画卖画的商业行为,把绘画当作一种职业来谋生。 他们两人教出来的学生任伯年,更是一个商业城市中的标准职业画家。 引自 清 任伯年活跃在上海,那是沿海新兴的工商业大城。他的家庭本来就是以做肖像工艺品为业。后来他以卖画为职业,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任伯年最喜欢画历史或民间传说的故事画,例如“女娲补天”、“苏武牧羊”、“花木兰”、“钟馗斩鬼”等等。这也说明了城市市民不再喜欢山水画,他们对传奇、故事,对现世的人物更感兴趣。 任伯年受到陈洪绶的影响也很大。他的人物造型很奇特大胆,也具备强烈的民间性格。 引自 清 虚谷的日常写生画一《蔬鱼图》 虚谷原来是一个清朝的将官,后来出家做了和尚 虚谷的画有很强的西方色彩。他似乎受过严格的写生训练,喜欢鲜艳的颜色,用很干的笔画出带有光影的感觉。 引自 清 任伯年、吴昌硕、蒲华,都曾用不同的方法画过这一类的蔬果。 当然,能把这一类题材表现到极致的画家,应该是清末民初的齐白石了。 引自 清 齐白石一一合大笔挥洒与工整细致于一体 齐白石是中国美术史上ー个不可多得的大画家。他出生在湖南一个很穷苦的农村,从小就必须下田劳作,饥荒时还要到山上寻找野菜吃。 但是,这种穷苦的目子不但没有阻得齐白石的成长,相反地,童年这段农村生活的经验,竟是他成为画家之后,取用不竭的绘画泉源。 从民间的木匠到文人画家,齐白石的一生,总结了中国近代绘画。 齐白石一直到老年都能保有童年的天真,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小孩子最能发现世界的美丽,所以中国人总是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也就是说,真正成熟伟大的人,常常能够保有孩子的天真之心。就因为这样,他也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丽,世界的可爱。齐白石不断把美丽的东西画出来,我们看了他的画,同样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引自 清末民初 徐悲鸿:改良中国传统绘画 徐悲鸿是最早到欧洲学习西方绘画的中国画家之一。 中国的绘画,一直保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可是,到了20世纪,西方的科技、政治、经济,都影响了中国。中国人本身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现在再看中国古代的绘画,有时候竟会感到陌生,因为那些画和我们的生活内容相差太大了。 徐悲鸿到了法国以后,就努力学习欧洲的绘画。他对于写生的训练,透视法的技术,都学得很认真。 徐悲鸿画过很多大幅的油画。 油画是用颜料掺油画出来的画,和中国画以水来混合墨和颜料不一样。 引自 清末民初
75人阅读
Duet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南宋——横卷山水
南宋 河流山水 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 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
-
宋亡以后——复古与创新的交融
宋亡后的文人画家 南宋灭亡以后,北方的蒙古人占据了中国,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政府并不重视...
-
中西交汇,绘画职业化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