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 06
思维的要素
思维的要素可以被称为推理的要素或思维的基本结构。推理是人们基于各种论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为了特定目的的思维
是目的启动了思维。要令思维有逻辑,就需要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相关思考:所有有效的思维都指向特定的目标。人类的思考是于目标、欲望、需求以及价值存在直接关系的。
目的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也限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了我们的追求。要学着用“上帝视觉”看世界。
基于概念思考
概念是一个观点或思想,特别是有关某事物的一般性观念或对某事物的分类。概念是由人们创造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批判性思维者要学着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思考,能认识到思想是会被社会仪式、社会期望和社会禁忌所控制的。
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思维
推理是基于事实、数据或经验这些信息进行的,我们必须对我们的信息源保持警惕。信息的质量决定着思维的质量。
带偏见的经验会支持偏见,歪曲的经验会支持失真的事实,自我欺骗式的经验会导致自我蒙骗。
僵化的信息、活跃的谬知、活性知识
僵化的信息,是指被记住了,但没被理解,自己还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的信息。如:自以为懂得民主是什么的人未必真正懂得民主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者能够识别哪些信息是僵化的,然后试图从头脑中清除,或通过分析,将之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
活跃的谬知,被大脑接受,并被积极地使用,且被错误地认为是正确的错误信息。无论活跃的谬知出现在哪里,它都是最危险的。
活性知识,被大脑所接受并被积极地利用的真实的信息,在被深刻理解后能够通过其隐含意义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比如正确的方法论。
信息的评估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了解到,信息最终几乎总是不完整的,是非常有可能出错的、有误导性的、编造的和虚假的,信息经常大错特错,哪怕是发布自权威渠道的信息也没有准确性或可信性的保证。
批判性思考者要养成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评估。
推断和假定
通过推断,人们可以根据某事的真实性断定另一事项的真实性。推断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确;可能符合逻辑,也可能不符合;可能有正当的理据,也可能没有。
假定就是被我们当成理所当然的东西或当成前提的东西,往往是我们事先了解且不质疑的。
人们经常在特定情境下做出结论,这些结论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上的,而假定通常是在无意识水平下形成的。(如下图)
推断受价值观和假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开阔自己的外部视野,能从多个观点来看待自己的处境,并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开放。
要关心自己的思维发展,就需要关注自己的推断,及推断所基于的假定和正在形成的世界观。
理解意涵(暗示)
意涵就是其他论断或事实背后的特定的论断或事实,代表了观念之间或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能存在三种意涵:客观上潜在的可能意涵(任何人都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有几分根据猜测的可能意涵(如果在公共场合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被感染的可能性会变大)、必定要有的意涵(在没有防护措施,且与病毒携带者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恐怕是难以避免被病毒感染了)。
人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推断别人语言中的暗示是或不是什么(意思),人们经常解读到的东西比别人实际说的多,推断得比所暗示的要远。如果能做到诚信原则,即“说出我们的意思,并让说出的意思就是所要说的。”,将能有效地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需要从逻辑上弄清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涵是什么,能够精确地阐释实际可能发生的事物的逻辑,以及只推断出真正的暗示,不多也不少。
观点
观点,就是你看待某事物的精确立场和心理角度,同事也包括你所关注的和看待它的方式。如我们可以从时间、文化、宗教、性别、学科、职业、群体、利益、情绪状态、社会角色等角度看世界。通常我们不容易感觉到自己看待事物方式的偏好。我们需要训练将自己观点尽可能外显的能力,如“当我看待……,从??观点(角度)出发,我看到(认为)……。”
批判性思维者的观点
在阅读时,将文本看成作者的思维,努力吸收作者的观点,并在自己大脑中重构作者的思维。在写作时,把它看成一种向听众外显地表达观点的机会,利用自己对潜在听众思维的透彻了解,将思维用一种最容易几首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演说的时候,要反映对双向交流的重视,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信息,不做断言,多做提问,以换位的方式倾听他人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者应将自己看成一个有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不将与自己对立的观点看作对自己信念的威胁,要将所有的信念都看成是主观的东西,一旦有新的证据或更好的理据,就需要改变。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