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吴围
读过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旧的教科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主体性的缺失,旧教科书给人的印象是,哲学家在静观世界,只是在单纯的解释世界,似乎这个世界不是人创造的,它和生活在其中的人没有什么关系。人在世界上如何生活,是什么样的生存状况,都几乎没有进入哲学视野。这种客观主义的倾向就是一种旧唯物主义的倾向。
在费尔巴哈那里,他紧紧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又是空话。
马克思所做出的超出费尔巴哈的一步便是把显示人的历史发展代替了抽象人的崇拜。马克思从《1844年手稿》从人的类本质出发,神圣家族中从利己主义人出发,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现实的个人出发,一步一步使人主体现实化,完成了哲学的变革任务
旧的解释体系是把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基本线索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宣称它贯穿于整个体系。但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旧说不清楚了。为什么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会分裂,它是如何二重化的,哲学为什么要去面对探讨这个二重化的世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应该回到哲学史的研究中去探寻。
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认识从自然界进化而来的,不能脱离自然世界,所以是野兽;但人又从自然界提升出来了,拥有了一个专属人的理想世界。所以人既指向理想世界,又未达到理想世界没这就是世界的二重化
哲学作为人类自身活动的反思,主要就是反思这个世界的分裂和统一。即因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一方面人生存在自然界,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化,受制于人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人有理想,总是再给自己购想,设定某种理想世界。理想世界的本质即是自由,就是扬弃了自然必然性。
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理论活动,他的任务就是球的人类必然与自由问题的终极性解决。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只有对于人类活动的本原型矛盾的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才是哲学基本线索
吴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导言
-
哲学的精神
任何哲学都不可避免地要指向一个目标 那就是阐述人生的最终意义 哲学,宗教和艺术都是指向人...
-
哲学 解决自由与必然问题的独特努力和方式
全部人类活动可以分为以物质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实践活动,(实在的解决方式 以抽象语言为中介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