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已无张居正
1. 万历皇帝立储风波-- 伦理道德高于法律秩序,立幼之举由于违背纲常伦理而不能直接提出, 也是万历没有权力影响文官集团的体现(沦为威权的象征),最后屈服
2. 张居正担任首辅的年份,文官的双重性格极度分离,一方面,熟读四书五经的文官极度追求仁义道德,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财政体系的混乱和不灵活,导致文官没有办法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从而产生了很多增加收入的灰色地带,再加上人事控制权大部分集中于京官上,不能有效控制,甚至纵容灰色收入的存在,导致诱惑越来越大,具有精神高度的文官也不得不服从于物质上的诱惑
3. 张居正的改革过于强硬,缺乏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死后被清算。后继者申时行将目标放低,调和折中,提出“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
4. 万历拥有法律裁决权,却没有制定权,拥有获取军事信息的权力,却没有统兵之权,没有巡查各省的可能,没有提拔自己心腹的机会,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德行的抽象象征,被包裹在各种繁文缛节之下,这也导致了万历的 “惰政“。帝国的制度是收敛皇上的个性,而抽象化成一个符号,一个象征。
5. 回首半世纪以前,正德皇帝也曾试图破除这种由各种礼仪,伦理道德,四书五经所禁锢的政治体系和固化的皇位职权,通过御驾亲征,封自己为文臣武将,破除各种等级礼仪,以实际行动来作对抗。然而皇帝要保有自己的神秘,宗教色彩才能获得文官体系的绝对服从,企图证明自己的将才伟略的正德显然破除了皇位所赋予的这种控制文官的力量。
幽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世间已无张居正
-
活着的祖宗
1. 申时行的主要成就:人事的微妙处理 - 治理黄河合时合宜安排被革职的潘季驯接任 - 北方边防...
-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1. 李贽自称自己为不诚实者:遵循孔孟之道但也接受为己谋利的行事原则, 遁入空门却仍然留恋...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