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老子》或许没有译成梵文
Lisssssssa (跌跌撞撞地学习中)
在读 汉籍外译史
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李义表自西域还,奏称东天竺童子王请译《老子》,乃命玄奘翻译。 引自第3页 贞观时期《老子》可能并没有真正被翻译,更没有传入天竺。 《佛祖统记》载:“上令翻《老子》为梵文,以遗西。竺师曰:‘佛老二教,其致大殊。安用佛言,以通老义。且老子立义肤浅,五竺闻之,适足见薄。’遂止。”(《佛祖统纪》卷二十九,大正新修大藏经本。)看起来这场翻译计划流产了。
另外,不知道唐太宗想要将《老子》译往天竺,是否与“老子化胡经”的流言有关。 至少,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在佛道辩论上,高宗就请教过佛道两家“老子化胡为佛”说法的真伪。
79人阅读
Lisssssss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昙无最译《大乘章义》”或应为“昙谟最译《大乘义章》”
马祖毅、任荣珍《汉籍外译史》认为,最早的汉籍外译: 可以大致定位公元508年到534年之间,那...
-
贞观时期《老子》或许没有译成梵文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