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食物
菠菜:
在唐代,有不少蔬菜传入了唐朝境内。 菠菜是泥婆罗国(尼泊尔)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贡献的许多稀有的移植蔬菜之一。这种植物最早似乎是来源于波斯,而且它也的确被道教方士称为“波斯草”。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对于唐朝人来说,泥婆罗国是以“气序寒冽,风俗险波,人性刚犷,信轻薄”知名的。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三勒&三勒浆:
天宝五载(746),一个来自突骑施、石国、史国、米国和罻宾的联合使团向唐朝宫廷贡献了一批贵重的物品,其中有一种礼物是庵摩勒。但是这种水果更常见的来源,通常是南方海路,特别是通过波斯舶进口。 三种印度古代的诃子都统称为“ triphala”,梵文的意思是“三果”。汉文也将它们称作“三果”或“三勒”。“勒”是吐火罗方言中这三种水果各自名称的最后一个音节。 “三勒”各自的汉文名称似乎也是来源于吐火罗语。这三种名称分别是“庵摩勒”(梵文amalaki”)、毗黎勒(梵文“ vibhitaki”)以及诃黎勒(梵文haritaki'”)。 天竺人、吐蕃人以及其他受印度文明影响的民族赋予这三种苦涩的果实以最神奇的特性。一份吐蕃文献将它们全都描写成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称诃黎勒生长在因陀罗神居住的香山,无论在哪里,都是最受人们极度赞美的果实。 不管它们的来源如何,这些果树的自然属性以及随着佛教文明一起从印度传来的有关它们的信念情结,使它们在中医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奈良正仓院中从八世纪时起保留下来的珍贵药物中,也发现了完全皱缩了的三果。就三果在中医药中的重要作用而言,将它珍藏在正仓院中是一点也不足怪的。据七世纪时的医师甄权记载,庵摩勒“作浆染发,发变黑色”,这就是庵摩勒具有恢复青春能力的明证。 著名的苏恭也曾经记载,毗黎勒“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蕃人以此作浆,甚热”。苏恭在这里提到的应该是一种饮料,而且显然是一种酒精饮料。因为“三勒浆”在唐朝是被归为酒类。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葡萄&葡萄酒:
汉朝初年张赛凿空西域,将西域的葡萄种子引进了内地,在都城中种植了葡萄,并且以食用为目的,开始小规模地种植这种水果。 根据唐朝的一则传说,葡萄有黄、白、黑三个品种。 据记载,五世纪时,在敦煌附近的地区非常适宜这些葡萄品种的生长。但是葡萄在当时并不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而与此相应的,用葡萄酿制的葡萄酒也仍然是一种稀有的外来饮料。 所以直到唐朝统治初年,由于唐朝势力迅速扩张到了伊朗人和 突厥人的地方,而葡萄以及葡萄酒也就在唐朝境内变得家喻户晓了。 到了唐代,葡萄在人们的心目中还仍然保持着与西方的密切关系:在几百年中,一串串的葡萄一直被当作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而在彩色锦缎上使用;而在唐镜背面的“古希腊艺术风格的”的葡萄纹样式,则更是为世人所熟知。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罗马人、大食人以及西域的回鹘人等,全都以精于栽种葡萄和善于饮酒而知名。 但是当唐朝征服了西域之后,葡萄以及葡萄汁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某些“外国”的风味,这与“半外来的”巴旦杏和槟榔的情形是很相似的。 最早记载了确切时间传入唐朝的『马奶葡萄』,是突厥叶护可汗的礼品。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春天,叶护可汗向唐朝皇帝进贡了这种浑长的紫色葡萄。 唐朝时中国另一个葡萄产地是山西太原地区。所谓『燕姬葡萄酒』,就是指太原出产的葡萄酒。 七世纪时,葡萄在唐朝已经很知名了。但还不是非常普通的水果。 『凉州』的葡萄酒,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唤起迷人的联想,精纯稀有的饮料。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赵鸾鸾:云鬟,柳眉,檀口,纤指,酥乳
名妓赵鸾鸾曾经写过五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妇女身体上格外具有魅力的几个部位,其中有一首诗歌中出现了与马乳”相同的意象派的比喻。 这五首诗分别是“云鬓”“柳眉”“檀口”“纤指”和“酥乳”。在“酥乳”诗中,就是用紫葡萄”这个隐喻来表示女性的乳头的。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云鬟:扰扰香云湿未干,鸦领蝉翼腻光寒。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柳眉:弯弯柳叶愁边戏,湛湛菱花照处频。妩媚不烦螺子黛,春山画出自精神。
檀口: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曾见白家樊素口,瓠犀颗颗缀榴芳。
纤指: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昨日琵琶弦索上,分明满甲染猩红。
酥乳:粉香汗湿瑶琴轸,春逗酥融绵雨膏。浴罢檀郎扪弄处,灵华凉沁紫葡萄。
唐朝的烹饪&日本生鱼片溯源:
唐朝的行僧义净曾经对于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烹调有过切身的丰富感受。义净曾经饶有兴味地记录了在这里可以买到的精美食品,并将它们与唐朝的饮食进行了比较,他说:“东夏时人,鱼菜多并生食,此乃西国咸悉不餐。凡是菜茹,皆经烂煮,如阿魏、酥油和诸香合,然后方啖。” 义净的记述使唐朝烹饪听起来好像是现代日本一样。我们可以设想这是一种清淡的食物,有时甚至还可能是生的,只是在饮食中增加了少量佐料。 相对来说,中国现代的烹饪大多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中国烹饪之丰盛香醇的特点,也是到了唐代时才出现的,而这些特点的出现毫无疑问地收到了外国食物口味习俗的影响。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胡椒:
胡椒属植物最初生长在缅甸和阿萨姆,先是从这些地区传入了印度、印度支那以及印度尼西亚,然后,又由印度传入波斯,再从波斯与檀香木和药材等一起由波斯舶转运到中世纪的亚洲各地。 《酉阳杂俎》记载:“胡椒,出摩揭陀国,呼为昧履支,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显然使用外国方式制作菜肴,就需要有外国的香料来做调味品。 在八世纪时,这种香料似乎也是非常昂贵的。大历十二年(777),唐朝宰相元载被贬赐死,在籍没他家的财产时发现,除了其他大量的财物(例如有五百两钟乳——这是一种药效强烈的内服药)之外,他家里还有一百担真正的胡椒一一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且也是他家财富的个明显的标志。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糖:
唐朝人普遍有吃甜食的习惯,当时通常是用蜂蜜来制作甜食的。 陕西的南部出产蜜,位于长江口附近的扬州和杭州则出产蜜姜。蜂蜜与姜汁各一盒,“水和顿服,常服面如花红”。 唐朝还是有一种从氐羌传来的高级蜂蜜——石蜜。 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时,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了『麦芽糖』。到了唐代,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谷类植物制作的糖已经索然无味,成了一种低劣的食品一一因为在当时的土贡名单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谷类植物做的糖。造成这种情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甘蔗中榨取汁液和结晶的技术已经被中国人所掌握,蔗糖也已久受欢迎。 虽然也有许多人喜欢甜菜、高粱以及扇叶树头榈所制的糖,但在所有的植物糖中,最受欢迎的还是蔗糖。 在热带亚洲和大洋洲,生长着数不胜数的蔗糖品种。蔗糖正是从这一片广大的地区传到了西方ー一似乎在公元五世纪时就已经传到了波斯,七世纪时就已传到了埃及,到了八世纪则传入了西班牙。 作为南方暑热地区,尤其是安南的出产,甘藤在东周和汉代时就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了。司马相如所提到的“蔗浆”,很可能就是指南方人用甘蔗发酵成的饮料。 引自 第九章 食物
24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