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苍凉:张爱玲的意象技巧
VuLvOkOv (遗失了九枚铜币)
读过 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
钱钟书的譬喻在结构上其实比较符合常规:以远喻近,以抽象形容具体。不过他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远,“长途运输”,所以出人意表巧妙奇绝。人说女人的眼睛像星星像宝石像月亮,他说像“政治家的空话”——对常规联想逻辑冲击太大了,所以每个譬喻之后必须立刻附上说明:因为都是“大而无当”,所以女人眼睛和政治家空话才可以并置(一箭双雕,既陌生化了美女,也满足了读书人对政治的轻蔑感)人们都会形容性感的女性胴体如花似火像魔鬼,钱钟书却说是“局部的真理”,因为都有“赤裸裸”的特征。要形容不新鲜的鱼肉,谁会想到“海军陆战队”和“潜水艇士兵”?但只要有“登陆”、“伏水”等合理中介,钱钟书的譬喻就可以跨领域跨类别地远距离操作了。
钱钟书幽默譬喻的基本特点,不仅如上所述,本体喻体间联想距离很远,必须补以逻辑说明,而且本体喻体常呈现性质类别上的强烈反差。最常见的对比是“性”与“学术”。鲍小姐的身体、女人的眼睛与“性”有关,真理与政治家笑话都是学院话题。这类反差在《围城》中比比皆是,甚至也影响到后来的学院派文人。
在张爱玲看来,自然人工化、心理物品化、生活戏剧化乃至世界的装饰化可能都是都市文化的特点。
所以张爱玲喜欢物化虚象且充满流动感,第一是因为她本人在生活和艺术上都对服装首饰等实物细节有过人的兴趣;第二是由于她对都市文化“生活的戏剧化”的独特理解;第三还表现她和她的人物关于“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哲学困惑;最后第四,张爱玲的意象技巧,又和贯穿其作品的美丽的苍凉感有关。
在月夜旷野中像受伤的狼似地“反抗绝望”,是“个人的自大”,是“独异,是向庸众宣战”。张爱玲也如超人敏感领悟苍凉,却有些害怕独自拥有。
万燕说张爱玲“是没有精神之家的现代人,……不断地在恐惧中支持着自己的孤独”[42]。显然,大量琐碎奇绝杂色质感的物化意象,就是在恐惧中支持孤独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后来的追随者可能只见美丽不知荒凉,绝对不会听见或疑惑“夜营的喇叭声”。这也不奇怪,“月夜旷野狼嗥”的众多模仿者中其实也不乏战士装束的打手或精打细算的精神工程师。不同的是,鲁迅看到他的这些追随者一定会横眉冷对,而张爱玲见到地摊边沙龙里只知“出名要趁早”只是醉心衣饰细节的张迷们,恐怕只会微微一笑。
VuLvOkOv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阿城、马原、北岛等常常强调他们在新时期的成名作其实是在“文革”中写成,不是为了装扮“先...
-
一个故事的三种讲法: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
《啼笑因缘》当时在全中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上海《新闻报》上连载[4],张恨水当然要尽量延长小市...
-
物化苍凉:张爱玲的意象技巧
-
郁达夫风格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郁达夫的创作存在强烈的主观色彩。他的创作,总是轻客体重主观,轻观察重体验,轻提炼重想象...
-
保尔、于连和麦田守望者
尤其在五六十年代,保尔.柯察金这个经过特殊社会处理的文学人物,其荣耀类似于雷锋、卓娅等经...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